从张艺谋的电影风格猜想奥运会开幕式
(2008-07-24 15:38:41)
标签:
奥运会开幕式开闭幕式电影风格张艺谋中华体育 |
分类: 不谈足球 |
文/剑剑飘红
奥运会一天天地近了,就连小的不能再小的列支敦士登,今天也公布了他们由12人组成的奥运代表团名单
,唯一能够保密到现在的,恐怕只有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具体情况了:除了总导演叫张艺谋之外,关于奥运
会开闭幕式我们就没有任何一点可靠的信息了。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作为一个导演,张艺谋在我们眼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在更深的层面上,他其实
仅仅是我们心中的一个符号。他的一举一动,我们其实完全可以通过他以往的作品做出大概的估量。即使
奥运会开闭幕式这样的大场面,其实我们也完全可以从他以往的作品中窥见一点影子。
一是鲜艳的红色必不可少。张艺谋的成名作《红高粱》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同样,作为其典型的代
表作,从红高粱之后,张艺谋的所有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和“红色”纠缠不清。从《红高粱》中的、红高
粱酒、红嫁衣、红染坊、被太阳与火焰映红的天地,到《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挂在房檐、吊在床头和戳立
在洞房门口的大红灯笼,直到《菊豆》中的红色布匹、外婆桥中的红色场景,红色成为了张艺谋电影的象
征性影调。
喜庆的主色调,让鸟巢弥漫一片红色恐怕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张艺谋的意愿,13亿中国人,谁不希望奥运会
能够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地举行?
二是奢华的场面必不可少。后期的张艺谋,大概受了国外大片的影响,从过去注重追求人物、故事的内在
表达,转向了外在形式的宏大场面的追求。这当然是我个人的理解,但从《英雄》到《十面埋伏》,过去
哪个现实主义的张艺谋,更多地转向了形式主义的表达。“箭如雨下”、舞蹈般的武打场面、荒凉的沙漠
,也许在张艺谋看来都是对中国文化的表达,但对我等这些老百姓来讲,不过是让人反胃的矫情罢了。
这种艺术风格,在张艺谋执导的奥运会开幕式上会少了吗?不会少。等着吧,兵马俑、长城、故宫、孔庙
,在张艺谋看来所谓的中华文化的符号,将一次展现在奥运观众的面前,说好了,是一台精彩分呈的中华
文化的大餐,望坏里说,就是一盘杂烩菜,想吃什么有什么,但可惜味道很不纯正啊。
三是现实主义的表达必不可少。张艺谋能够把个世界时尚女人巩丽弄成《秋菊打官司》中原汁原味的农妇
,也能够让魏敏芝这样一个农村女学生成为全国著名的演员,,你就能够知道老谋子掌握现实主义作品的
功力了。 有了这般功力,什么汶川大地震、南方冰雪灾害,你不用多想也能够猜出张艺谋会不会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