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足主帅非希丁克莫属

(2007-07-20 14:26:55)
分类: 评球论足
国足主帅非希丁克莫属

文/剑剑飘红

惨败后的国足要换帅,我坚定地支持希丁克。

希丁克神奇的带队成绩自然是让我支持他的一个因素,但这绝对不是主要原因。一个队伍选择什么样的主帅,根本的还是要从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看看这位主帅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在我看来,国足屡战屡败的症结主要集中在三点:缺乏团队意识、自信心和意志力,而在希丁克的执教理念里,这三点正好是他最看重也是最擅长的。

国足缺乏团队意识,似乎已经不需要多说。本次亚洲杯,在国足输给乌兹别克之后,米卢在博客中说“团结比战术重要”,他显然是发现了球队存在的问题;而这两天也不断有媒体曝料:中国队个别队员之间存在矛盾,而且把这种矛盾带到了球场上,甚至两个资深国脚私下商量“要做掉XX”。对于最讲究团体精神的足球来说,这样一个存在裂痕的队伍,又怎么能取得好成绩。而搞好球队的团结,正是希丁克的独门法宝之一。希丁克在选择球员时,比起实力来,他更重视有“团队精神”的人才。据说,当进球或丢球时,希丁克不像其它主教练只会责怪失误的球员,或只称赞进球的球员,而是称赞或批评整个球队,因为“球是11名队员一起踢进的,也是11名队员一起丢的”。这样的方式,使得希丁克带领的队伍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球队的团结,比赛中也更容易凭借整体的努力来弥补球员个人技术的不足。

自信心的缺乏,更是国足屡吃败仗的重要因素。从“恐韩症”到“恐伊症”,从“领先守不住”到“落后就崩溃”,无不是国足队员长期缺乏自信心造成的恶果。缺乏自信的球员,只会对对手有说不完的恐惧理由,从而对自己实力感觉自卑。希丁克无疑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希丁克执教韩国队前,韩国队在世界杯赛场上没有取得过一场胜利,自信心的缺乏使得韩国队员在世界杯赛场上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应有的能力。希丁克接手韩国队后,很快就发现了韩国队的这一症结,并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强韩国队员的自信。他上任后,给教练组声明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千万不要责备球员”;在训练中,他反复说球员们具有“世界级水平的球技”,反复让每一个人体验“我是最棒的!”的心理暗示,从而给球员们植入强大的自信心。而正是凭借着希丁克灌输的强大信心,韩国队在2002年打进了世界杯四强。同样的自信我们也在澳大利亚身上见到过,正是在希丁克的执教下,澳大利亚面对强大的意大利,踢出了2006年世界杯的一场经典战役。

最后再谈意志力的问题。国足在这方面的欠缺几乎令人发指:从“黑色三分钟”到“黑色五分钟”,从2:0领先伊朗被扳平,到对阵乌兹别克的三球溃败,国足身上完全看不到中华民族传统的不畏强敌、坚韧果敢的精神。希丁克一直看重意志力在球队胜利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成功=个人技术+团队技术+精神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精神力’。希丁克在选拔球员时,很看重队员的精神力,他认为“乖孩子不过是回避责任的胆小鬼”,他所需要的球员,是那种“不管是在实战中,还是在训练中,摔倒都不会让队医上场”的人。过去韩国队为了打败欧洲队,喜欢选用身材高大的球员,但希丁克认为认为,只要球员们有着‘一定要赢’的意志就可以取胜。在选出自己认为有着强大意志力的队员后,希丁克还会细心地根据每一个球员的个性和特征,进行“地狱般”的大运动量训练,达到了体力的强化及固化,逐步提高了每一个人的战斗力。

基于上述理由,我认为只有希丁克才能够解决国足目前面临的主要症结,也只有他能够带领中国足球走出低谷。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