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亚洲杯国足耻辱 |
分类: 评球论足 |
赵括遗臭万年赵王叫什么? 朱广沪只是替罪羊
文/剑剑飘红
昨天是冒着被领导抓住扣奖金的风险,和几个同事边上班边看球的。乌兹别克进第一个球时,我们都跑回工作岗位了,但没关电视;2分钟以后,又都回来了,结果看见第二个球,电视就关了;几分钟后,忍不住上网,结果发现0:3了!国足的表现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这样的冒险值不值。在打平即可出线的大好形式下,国足最终以0:3这样一次溃败结束了自己的这次亚洲杯之旅,从而也创下了近27年来首次亚洲杯小组未出线的耻辱性记录。面对这样的结果,实在有点让我出离愤怒了。
第一反映就是咒骂朱广沪。这个天天盯着录象带,动不动就谈战术、谈精神,大热天里总是一身黑西装玩深沉的家伙,上任三年来带领着中国队一步一个脚印地败落。在他的带领下,中国队先是创造欧战零进球的记录,接着就是逢欧不胜的记录;在他的带领下,中国队可以输给国内爆炸声不绝于耳、连个象样的球场都没有的伊拉克,也可以被人口还不如中国一个县多的新加坡狼狈逼平;在他的带领下,中国队可以输给世界排名120位、20多年来从没输过的泰国……朱广沪带给中国足球的,是太多耻辱性的记忆。如果说在他做主教练的三年里为中国足球做了什么突出贡献,那么就只有一点:中国队输掉了所有不该输的比赛,创造了所有能够创造的耻辱,下任主教练输起球来有了更多的余地。
骂过之后,心里感到的也只有悲痛和无奈。仔细想一想,朱广沪也不容易。他不可谓不敬业:但凡能够搜集到对手的录象带,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搜集,一个人关在屋里看一些过期比赛的滋味可不怎么好受;他不可谓不用心:今天一个疯狗精神,明天一个疯牛战术,为了中国足球的胜利,朱广沪可谓是呕心沥血,用尽了脑细胞;他不可谓不负责:为了能够选出一支11人的主力阵容,三年里先后征调了100多位国脚,相信如果时间足够,他征调1000人也未可知。但朱广沪的所有这些努力,都顶不住他自身执教水平低下这一个缺点。
民间有句古话:“赶鸭子上架”。想想应该责怪的其实不是鸭子——人家没这个能力,也本来没想爬那么高;可恨的是那赶鸭人——非要强人所难,做这费力不讨好的活。古话之外,还有一个典故:“纸上谈兵”。赵括虽然有点不知天高地厚,没有自知之明,但那个赵王更可恨,不是他的昏庸无道、用人不察,赵国40万将士的生命又怎么能那么快陨落?实在应该遗臭万年的不是赵括,而是赵王,但我们的祖先很显然犯了看表不看本的错误,将个赵括弄成了主角,让赵王成了漏网之鱼。
朱广沪之夸夸其谈,不亚于赵括;朱广沪之实战能力,同样不高于赵括。看看他满屋子的录象带,听听他左一个精神,右一个战术,恍惚就是赵括再生。赵括一人固然造就了长平之战的惨败,但赵国的灭亡,显然不是赵括一个人能够左右的了的。面对亚洲杯的惨败,朱广沪固然难辞其纠,但是谁让朱广沪拥有了创造耻辱的机会?这是个不能不追究的问题,我们不能够把替罪羊杀了、剐了,却让真正的罪犯逍遥法外。这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