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伊朗 |
分类: 评球论足 |
中伊大战虎头蛇尾 朱广沪临场指挥差
文/剑剑飘红
梦幻般的开局并没有给中国队带来希望中的胜利,2:2的比分让中国队在接下来和乌兹别克的比赛中,不得不再一次面对打平即可出线的困局。
不太如意的结果,并不能抹杀队员在整场比赛中的努力。应该说,中国队员面对多年没有取胜过的伊朗,还是打出了自己的水平,表现出了顽强的斗志,整个比分,完全是实力使然。如果非要给中国队找一点不足,那就是朱广沪的临场指挥能力实在有点欠缺。
开场6分钟就赢得进球,前30分钟里2:0领先伊朗,应该说这是中国队与强队比赛中少有的美妙开局。而这一切,完全是赛前的充分准备的结果。在与伊朗赛前的最后一堂封闭训练课上,国家队重点演练了定位球战术。而正是第6分钟时的一次定位球,让中国队在上半场占据了比赛的主动。特别是在比赛进行到第30分钟左右时,中国队在处理一次任意球时,邵佳一虚跑一下,郑智没有直接射门,而是传给后排插上的周海滨,后者的大力射门险些造成破门。从这个任意球身上,可以看出中国队在赛前对任意球战术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但在2:0领先之后,面对伊朗的疯狂反扑,国足并没有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下半场能够保住2:2的比分,已经足够运气了。下半场开场,伊朗队在进行人员调整后迅速占据了主动,但中国队却完全没有因应之策,而此时,中国队中路的防守事实上已经风声鹤唳。而面对场上的局势,直到第61分钟,朱广沪才首次换人,用赵旭日换下了王栋,接着在第68分钟,用朱挺替下毛剑卿。在丝毫不改变阵型的前提下,这两次边路的换人显然不能解决中国队中路防守空虚的问题。虽然紧接下来中国队第二粒失球来自角球,但正是凯泽米安在中路突破后射门赢得的机会。朱广沪的两次换人显然没有起到针对性的作用。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比赛进行到第78分钟,朱广沪用杜威替下韩鹏,这一换人显然不合时宜。如果这样的换人在下半场一开始,也就罢了:毕竟中国队在领先的情况下加强以下防守也是必要的。但当时场上比分已经是2:2,朱广沪不是用速度快、冲击力强的董方卓,而是用杜威换下韩朋,这样中国队只有一个速度很慢的邵佳一顶在前面,等于对伊朗宣告自己放弃了进攻。如此换人,怎么不让伊朗队在最后时刻大举压上。最后时刻,伊朗队至少有3次机会致中国队死地,这不能不说是朱广沪换人不当造成的。
临场指挥能力是一个好的主教练的重要标准。在这一点上,朱广沪与杜伊相比有不少的差距。在临场换人上总是不知所云,体现了朱广沪应变能力的欠缺。上场对阵马来西亚,错误地换上李铁不过是丢掉了一个球,这场比赛,错误的换人却丢掉了已经到手的大好胜利。即使下场比赛战胜乌兹别克顺利出线,但凭朱广沪这样低水平的临场指挥能力,
进四强纯粹是妄想。
精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