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国奥 |
请将进攻进行到底 血性才是国奥唯一出路
文/剑剑飘红
一次无关大局的邀请赛,两场有点难堪的惨败,使得昨天还受到举国赞扬的国奥队遭遇了杜伊上任以来最严厉的批评。从昨天的“怎么看怎么舒服”,到今天的“国奥遭遇最耻辱惨败”,国人见风使舵的表现很好地印证了中国足球的浮躁和功利。
球迷看球,希望看到胜利,这本无可厚非;但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全胜,则怎么说也有点不理智。南非八国邀请赛,说到底也只是一次练兵,即使将比赛的意义无限拔高也不过是为国奥提供了一次熟悉非洲球队的机会。这样的比赛,输赢本就不怎么重要,杜伊能够从中发现队伍存在的问题,能够更好地考察每一名队员,才是比赛的最大的意义。从这个角度说,国奥遭遇一些失败,也许远比顺风顺水地拿回个冠军更有意义。
在0:4惨败博茨瓦纳,1:3败给喀麦隆之后,国奥队个别队员难堪大用、后防线队员能力参差不齐、整支队伍遭遇逆境后心理调节能力差等问题得到了充分的暴露,杜伊对国奥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对于备战奥运会来说裨益很大。但很多人却没有就事论事,真心诚意地着眼于提高国奥的整体水平来找出一些具体问题,而是泛泛地将国奥的失败归结于“重攻轻守”、“杜伊的攻势足球理念在国奥行不通”,实在有点不厚道。
杜伊执教国奥之后,中国足球被注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国奥队一改中国足球固有的前怕狼后怕虎、窝窝囊囊的形象,他们面对强敌敢于亮剑,在场上斗志顽强、不屈不挠,打出了中国人的精神和血性,打出了中国足球的希望。而国奥队的这种精气神,追根究底来自于杜伊提倡的攻势足球理念,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强敌,国奥队都能始终以我为主、以攻为主,即使是球队输球,也总是带着一种悲壮的色彩。而这种精神,正是中国足球所一贯缺乏的。
比之于“出线足球”下的功利主义,杜伊倡导的血性足球无疑在人格、精神境界与发展角度上都高出了很多的层次。从亚运会上在人数落后下同强悍的伊朗血战到底,到土伦杯上明知技不如人也依然坚持进攻到底并最终淘汰荷兰、葡萄牙,杜伊让一贯只注重比赛结果的中国人见识到了什么叫过程之美,让一贯只盯着比分的中国人认识到了足球除了出线还有快乐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杜伊带给我们的这种体会,远比一次世界杯经历对中国足球更有裨益,这才是中国足球根本的进步。
当然,我们不否认攻势足球的悲剧性色彩,就像崇尚进攻的荷兰人,总是无缘冠军,总是在惨烈的战斗中失败。但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打攻势足球总还可以让人看到悲壮、惨烈的失败和美妙的过程;而如果放弃攻势足球,放弃血性,我们还有什么呢?用“顽强”的防守创造反击的机会,争取比赛的胜利?鬼才相信!在防守反击的理念下,我们见得最多的不是胜利,而是一场场令人羞辱的阴沟翻船、一场场耻辱的“黑色三分钟”、“黑色五分钟”。“同样都是死,有的人死得轻如鸿毛,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这句话也许不怎么恰当,但也足以用来说明中国的出线足球与杜伊的血性足球的差距。
总之,国奥队必须将进攻进行到底,血性才是中国足球的唯一出路。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足球来说,幻想整体水平有多么大的提高根本不可靠。恐怕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中国还不可能甩掉足球弱国的帽子。在结局一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让过程变得美妙一些呢?试想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广大的国人是接受一支奋战到底、勇往无前最终悲壮出局的国奥队呢,还是喜欢一支龟缩防守90分钟,补时阶段连丢3球的球队呢?
精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