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评球论足 |
两因素制约中国球员难圆留洋梦
2006花开十几朵结出郑智一颗瓜
文/剑剑飘红
张耀坤、徐亮、陈涛、阎嵩、李壮飞、王大雷、张文钊、孙祥……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公认的中国足球最低迷的2006年里,却不可思议地掀起了一股留洋热潮,赴欧试训球员数量创下了中国足球的新高,全年竟然有十几个球员先后做过留洋梦。但很不幸,良好的愿望并不一定能够变成温馨的现实,如果不是郑智在新年到来的最后一刻成功加盟查尔顿,那么中国球员在2006年的留洋梦将以尴尬的“0进球”结束。(这里说的留洋,不包括澳超这样的联赛,个人感觉那里比中超也好不到哪里去)
用雷声大、雨点小来形容2006年中国球员的留洋潮再恰当不过。几乎每一个球员外出试训,总能够引起中国媒体和球迷的热烈追捧。查询能够搜索到的新闻发现,早在2006年元月份,张耀坤、徐亮、陈涛就掀起了06年的第一波留洋风。但他们的风头,远比不过后来的王大雷和张文钊。二人试训意甲豪门国际米兰的经理,使得但凡和中国足球沾边的人都像傍上了大款一样兴奋,整体陷入了一种癫狂的状态。加上老外不知出于何种目的的吹捧,一声声“天才”、“中国布冯”等叫的中国人全身都酥了一般,弄的联城老板朱骏喊出了“没一千万欧元免谈”。之后的杨昌鹏、吉祥兄弟等人也不例外,每一次试训总是“得到俱乐部的高度评价”。
然而事实证明,所有的高度评价只不过是人家的客气话。一个个欧洲俱乐部在表达对中国试训球员“无限器重”的同时,却纷纷不肯掏银子买,到了试训结束,都找来种种借口拒绝买进中国球员。究其原因,还是我们大部分球员并不具备欧洲联赛要求的实力。
当然,除了球员自身的实力不足这一客观因素之外,还有两点人为因素也成了制约中国球员留洋的瓶颈。
一是劳工证问题。这一点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张耀坤。当初,在他取得了俱乐部的认可后,实德俱乐部和谢联已经签署了以10万美元、以租借方式转会的合同。但最终却由于张耀坤在国家队出场次数不够,最终受制于劳工证未能成行。而如果联系到此前因劳工证受阻的张玉宁、曲波、张晓彬,可以发现劳工证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球员转会英超的最大障碍之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今后有意转会英国联赛的中国球员认真对待的问题。
二是俱乐部明着支持暗地阻拦。尽管国内的俱乐部老板们总是扯着嗓子喊支持队员留洋,可是当真正有队员想出去的时候,他们又总是表现的很不情愿。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像陈涛、王大雷以及后来的祝一帆等无不是在转会的最后时刻功溃于俱乐部的掣肘。在这个问题上,个人认为中国足协应该
有所作为,特别是在年轻球员留洋问题上,应该出台明确的支持政策。
有所作为,特别是在年轻球员留洋问题上,应该出台明确的支持政策。
前一篇:郑智西行路上要谨防“三颗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