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教练来说,目前这支中国国奥队都是一块令人垂涎的肥肉。
东道国的特殊地位,让人们对中国足球在2008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无限看好。在国际足坛,东道主得益于天时地利,对比赛潜移默化的影响早已经尽人皆知。近几年来,东道主在比赛中取得成功的的大型足球比赛越来越多:1998年,东道主法国队一路杀进决赛,并夺取了冠军;2000年欧洲杯,东道主荷兰多年少有的杀入了半决赛;2002年的世界杯,东道主韩国队、日本队不但史无前例的小组出线,韩国队甚至一路杀到了三四名决赛;2004年欧锦赛,2年前世界杯小组都没出线的东道主葡萄牙一路杀进决赛;2004年的亚洲杯,中国队也是在淘汰赛阶段一路受益于赛程与裁判一路照顾,在决赛中挑战最大的热门日本队……
对于压抑了许久的中国足球来说,2008显然是个不能放弃的机会;对于众多想成名得利的教练来说,这是次坐收渔利的机会。面对中国足协在选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慢节奏、低效率,一个个世界名帅能够塌下心来虚心接受考察,甚至不乏特鲁西埃这样抱着厚厚资料的毛遂自荐者,上述因素无疑起了重要作用。
对于压抑了许久的中国足球来说,2008显然是个不能放弃的机会;对于众多想成名得利的教练来说,这是次坐收渔利的机会。面对中国足协在选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慢节奏、低效率,一个个世界名帅能够塌下心来虚心接受考察,甚至不乏特鲁西埃这样抱着厚厚资料的毛遂自荐者,上述因素无疑起了重要作用。
而当这个被人觊觎了很久的帅位最终落到杜伊头上时,他内心的喜悦可想而知。杜伊科维奇应该说正处在自己教练生涯的爬坡期,离可以靠名气、历史吃饭的顶峰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仅仅创造了率领卢旺达队历史上首次打进非洲杯赛、带领加纳队首次闯进世界杯16强两次“神奇”的杜伊,还远不能和他的老乡米卢相比——米卢是迄今为止历史上唯一一位连续4届率领不同国家的国家队打入世界杯16强、将中国队历史性地第一次带进世界杯决赛圈的教练。
此时的杜伊科维奇,要想成就自己在国际足坛的地位,需要拿出更多的、更辉煌的执教成绩,而中国国奥,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队,极有可能取得历史性的突破,进入8强几乎水到渠成。但这样的成就,中国足协不会满意、中国球迷不会满意,即使杜伊自己也不会满意——这样的成绩,不能被称作“神奇”,更不能为杜伊头上再添一顶光环。而要成就自己的事业顶峰,超越米卢,杜伊唯一的选择就是必须把中国国奥队带进4强,而这样的目标,恐怕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10月25日的中日之战,想必已经给杜伊泼了一盆冷水。按照这批国奥队员表现出来的技战术水平,要完成奥运会进军前四的目标显然有点痴人说梦。一到大赛就掉链子的传统,恐怕杜伊在剩下的短短2年时间里很难解决。在此之前,2003年的沈家军、99年的霍顿率领的国奥队,都曾承载着中国球迷的希望,甚至2003年沈祥福率领的球队还曾被媒体冠以“黄金一代”的称号,但他们似乎都没能延续自己的好运,霍顿率领的“最强一代”被韩国的“最烂一代”挡在雅典的赛场外后,沈祥福的球队几乎是有过之而不及,反是被马来西亚耻辱性的逼平,也因此这两位主帅在随后纷纷遭到了媒体的声讨。而今天,中国足球的水平公认比那时还要倒退,杜伊科维奇能够成就自己的神奇吗?很难。
可以说,奥运4强是中国足球给杜伊的一个“热罐子”,抱上这个“热罐子”的杜伊目前内心很温暖;如果将来目标真的实现了,杜伊会更幸福。但可惜的是,这个“热罐子”很不结实,在颠簸的前进路上,随时都可能被打破。那时,杜伊只能默默地一个人喝着凉水走开。
前一篇:国奥净吞两蛋送杜伊大礼
后一篇:给他四年,杜伊将成中国足球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