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改称“新市民”
没有理由太乐观
拥有40万名农民工的西安市雁塔区,最近在政府文件中正式将农民工改称“新市民”。对此,社会上一片欢呼声:当地的社会学家们说,这意味着40万农民工今后可以“名正言顺、一视同仁”地享受“市民待遇”。 (新华网西安8月29日电)
对此,笔者不敢乐观。
有别于教师、干部、记者、工人甚至农民这些以工作特征命名的职业称谓,“农民工”完全是以身份划分的,是对持有农村户口的进城务工人员特有的称呼,这里,带有明显的身份歧视。在中国目前的城乡二元体制下,带有“农村户口”背景的“农民工”,在城市里必然会遇到歧视性的对待。比如,许多行业禁止或限制“农民工”的进入,“农民工”干的大都是最累、最苦、最脏的工作,而且收入十分低下,往往是同工不同酬;城市里大部分用人单位都不为“农民工”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农民工”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条件差不多是城市当中最差的,其子女的教育等问题也很难解决。由此可见,“农民工”所受到的歧视,根本原因是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造成的,要想与城市人一样“名正言顺、一视同仁”地享受“市民待遇”,仅仅靠一个称呼的改变是不够的。
对此,雁塔区政府显然也清楚的很。为了落实“新市民”的市民待遇,他们在出台的文件中,规定“新市民”和其他原住市民一样,只要符合低保条件的都可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新市民”的子女可到公办学校入学,收费标准与本地区学生相同。在这里,我们不能不为雁塔区政府的一片苦心所感动;但同时,也不免觉得他们有些一厢情愿:在现有体制下,这些待遇究竟能有多少落到实处。就拿子女入学一事来说,现有制度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凭户口就近入学的原则,这些没有城市户口的孩子们,究竟可以上哪一所学校?
所以说,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仅仅靠某一个地方政府“行善”式的政策调整是不够的。只有从根本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相关措施,真正消除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存在的身份鸿沟,“农民工”才能完全融入城市,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没有理由太乐观
拥有40万名农民工的西安市雁塔区,最近在政府文件中正式将农民工改称“新市民”。对此,社会上一片欢呼声:当地的社会学家们说,这意味着40万农民工今后可以“名正言顺、一视同仁”地享受“市民待遇”。 (新华网西安8月29日电)
对此,笔者不敢乐观。
有别于教师、干部、记者、工人甚至农民这些以工作特征命名的职业称谓,“农民工”完全是以身份划分的,是对持有农村户口的进城务工人员特有的称呼,这里,带有明显的身份歧视。在中国目前的城乡二元体制下,带有“农村户口”背景的“农民工”,在城市里必然会遇到歧视性的对待。比如,许多行业禁止或限制“农民工”的进入,“农民工”干的大都是最累、最苦、最脏的工作,而且收入十分低下,往往是同工不同酬;城市里大部分用人单位都不为“农民工”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农民工”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条件差不多是城市当中最差的,其子女的教育等问题也很难解决。由此可见,“农民工”所受到的歧视,根本原因是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造成的,要想与城市人一样“名正言顺、一视同仁”地享受“市民待遇”,仅仅靠一个称呼的改变是不够的。
对此,雁塔区政府显然也清楚的很。为了落实“新市民”的市民待遇,他们在出台的文件中,规定“新市民”和其他原住市民一样,只要符合低保条件的都可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新市民”的子女可到公办学校入学,收费标准与本地区学生相同。在这里,我们不能不为雁塔区政府的一片苦心所感动;但同时,也不免觉得他们有些一厢情愿:在现有体制下,这些待遇究竟能有多少落到实处。就拿子女入学一事来说,现有制度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凭户口就近入学的原则,这些没有城市户口的孩子们,究竟可以上哪一所学校?
所以说,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仅仅靠某一个地方政府“行善”式的政策调整是不够的。只有从根本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相关措施,真正消除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存在的身份鸿沟,“农民工”才能完全融入城市,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