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纵三横”PK“田字形”,何为海南高速公路最优布局规划?

今年以来省内形成了新的共识:海南要大发展,国际旅游岛要搞升级版,就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建设,尤其是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定要有新的突破,要使现有公路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打通岛上交通脉络。
所以紧接着我们看到了海南所谓的“一桥四路”公布了新的进展(http://www.chinahighway.com/news/2015/913947.php):海南年内将启动的“一桥四路”建设项目,包括铺前大桥、中线琼中至五指山至乐东高速公路、文昌昌洒至铺前滨海旅游公路、文昌至琼海高速公路和横线万宁至儋州至洋浦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362.27亿元(其中2015年投资超过百亿),总里程408.3公里。其中的“一桥”即铺前大桥已于3月6日正式开工,由此奏响了海南省“一桥四路”建设序曲。
http://s9/mw690/001AEBbAgy6QP6lVgPS58&690
怎么看待海南的“一桥四路”规划呢?总的来说我觉得是不错的,是个大手笔。但是也有缺点,就是短期内太偏重文昌区域,五个项目中有三个和文昌有关呢。所以接下来文昌发展不起来,那对不起海南的布局啊。
我们说“一桥四路”是个大手笔,那是有佐证的。比方说跨海大桥,海南已经有了很多座,由东至北至西现在已经建成有的:琼海谭门大桥、文昌清澜大桥、海口世纪大桥、儋州洋浦大桥。铺前大桥的建设对海南跨海大桥的建设布局来说,既是锦上添花也是雪中送炭,一旦它建成,海南沿海的交通就比较通畅便捷了。当然这里是指琼北的沿海交通。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琼南地区有建设跨海大桥的规划,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琼南没有需要建设跨海大桥便利群众出行和地区发展的需要吗?
比方说滨海旅游公路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大手笔。听说海南的规划是,要在未来几年内建成环岛的滨海旅游公路。其实现在各沿海市县也都在按着这个布局陆续在规划建设了,比方说海口建成了长达数十公里的滨海大道,三亚的也差不多,儋州白马井、东方八所还有临高也都建设了滨海大道,乐东规划了全境的滨海大道。明确建设旅游公路的有几段:万宁石梅湾——大花角旅游公路,文昌东郊——龙楼旅游公路,以及文昌昌洒至铺前滨海旅游公路,听说前两段已经建完通车了。从这个情况来看,文昌的旅游公路建设又走到了全省的前列。当然,我们对全省的旅游公路建设没有什么忧虑的,因为这个规划迟早是要实现的,由各县分段完成其实易如反掌,快则五年慢则十年,我们一定会见到成果。
现在我们忧虑的是海南高速公路的布局。有三个原因:其一是高速公路对海南发展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二是建设高速公路的投资大难度大,不易而为;其三是,目前海南高速公路的布局似乎是截止到“田字形”建成再辅之文昌至琼海高速公路就玩完了。我且试问诸公,你们知道在“琼中-五指山-乐东”高速公路和“万宁-儋州-洋浦”高速公路建成后,海南还有什么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吗?海南还会建设哪一些高速公路吗?
回答一定是三个字:不知道。所以问题就来了,如果连高速公路未来该怎么建设我们都没有想法没有规划,那海南谈何省内的互联互通、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现在应该未雨绸缪,做好海南高速公路建设的全面发展规划,同时要有科学的新的高速公路建设线路谋划。
鄙人不才,胸中正有一个海南高速公路布局的“三纵三横”谋略,愿意贡献出来助力海南发展。鄙人认为,海南从现在起应该用这个“三纵三横”的高速公路布局去取代已经形成多年的“田字形”老布局,后者应该被丢进海南发展历史的垃圾桶里。
为什么呢?主要是“田字形”的告诉公路布局不仅有所缺漏,而且不合时宜。所谓“有所缺漏”是指,这个布局非常松散,没有覆盖到更多的海南市县和地区,难以确保海南各市县和各地区能够做到快速的互联互通。所谓“不合时宜”是指,这个布局并没有提供出海南建设高速公路科学的优先次序,致使当前的海南高速公路建设计划难以契合当前的海南发展需要。
而我所提出的“三纵三横”高速公路布局正好可以弥补“田字形”高速公路布局的上述两个缺陷。现在,我首先来介绍我的“三纵三横”高速公路布局。
(1)纵线高速公路布局,有三条:东部纵线(即现东线高速,已建成)、西部纵线(即现西线高速,已建成)和中部纵线(即现中线高速,建了一半,在建另一半)。
(2)横线高速公路布局,也有三条:南部横线(又称北纬十八度高速),线路是“陵水—保亭—五指山—乐东”;北部横线,线路是“文昌—定安—澄迈—临高”;中部横线,线路是“万宁—儋州—洋浦”。
http://s2/mw690/001AEBbAgy6QP6nGiQh11&690
这个“三纵三横”高速公路布局布局方案我在我今年2月15日发表的博文《关于海南三条横线高速公路修建优先性的探讨》(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2417142&PostID=81784723&page=1)一文中已经提及过了,相信读者都有印象。
现在我们要强调的是,“三纵三横”高速公路布局相比“田字形”高速公路布局确实更优更好。
首先,“三纵三横”完善了海南高速公路的布局规划,至少让我们知道,海南的告诉公路建设即便把“田字形”搞完了,也远没有达到大功告成的时候,“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嘛。所以大家还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不至于半途而废功败垂成。
其次,它丰富了海南高速公路的路网密度。比之“田字形”,“三纵三横”又多覆盖了几个县市和城镇;更重要的是“三纵三横”能够确保省内各市县各乡镇的互联互通基本能在两小时内实现。至此,道路交通将再也不会成为省内任一区域发展的瓶颈和制约,海南从此就具有了实现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再者,“三纵三横”为海南提供了科学的建设高速公路的优先次序。
诸公,过去海南的高速公路建设由于没有“三纵三横”的规划作为指导,因此只能依据“田字形”规划来决定建设次序,具体来说这样的:先建东部纵线,后建西部纵线,再建中部纵线;建完纵线后再建横线。尤其因为“田字形”只规划了一条横线,所以在建设横线高速的时候没有选择,仅此一条啊,所以这就为可能的失误埋下了伏笔。
如果海南用“三纵三横”规划取代“田字形”规划,那么在横线高速公路的建设方面就多出了两条线路即一共是三条线路可供进行优先次序的选择。事实上这种选择很关键,因为今日之海南和10多年前乃至20年海南在编制“田字形”规划时的海南,发展的局面已不可同日而语,并且许多情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包括发展的重心偏移等,由此导致了一些区域在眼下更需要高速公路,而这个区域并非原来所规划的“万宁—儋州—洋浦”一线。
所以我在《关于海南三条横线高速公路修建优先性的探讨》(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2417142&PostID=81784723&page=1)一文中结合海南当前实际提出了海南修建三条横线高速公路的优先次序:先建南部横线(北纬十八度高速),后建北部横线,最后才是建中部的“万宁—儋州—洋浦”横线。而这个次序显然和今年海南“一桥四路”的计划是南辕北辙的。
为什么必须是这个次序?我在博文中从经济价值、旅游价值和交流价值三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请诸位移步博文阅示。特别还要提醒诸位的是,海南在建设纵线高速公路的时候,优先选择的是东线、西线,最后才是中线,其中隐含的逻辑是满足最多数流动人口主要是旅游人口的需要。比照同样的逻辑和次序,海南在建设横线高速公路时,优先选择的亦应当是南线、北线,最后才是中线。但是由于“田字形”规划的缺陷,海南没有选择,结果导致把中部横线“万宁—儋州—洋浦”摆到了优先建设的桌面上。
这个次序牵一发动全身,它势必导致南部横线和北部横线的建设时间长期延后,其对海南旅游和海南发展的整体影响是重大而且剧烈的,尤其是南部旅游区火热发展的势头将因此受到抑制。由于游客无法得到有效的分流,三亚市因此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承受较大的车流和人口压力,这对三亚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我相信我的论述是正确科学的,是符合海南发展的现实需求的。我希望海南能倾听正确科学的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当然,话说回来,眼下最关键的还是彻底的抛弃“田字形”规划,让这三个字的字眼干净的从各种文书中消失,不使我们的双眼受到蒙蔽,不使我们的视野受到干扰,不使我们的判断出现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