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语文(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统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春季
适用年级:初中八年级上学期
教材主编:温儒敏
课时:90课时
设计者:王春静
设计日期:2019年9月28日
课程背景(教材分析与解读)
本学期教材共有6个写作,分别是新闻写作、学写传记、学习描写景物、语言要连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表达要得体;共有3个综合性学习,分别为人无信不立、我们的互联网时代和身边的文化遗产;共有2个名著导读共读6本书,分别是纪实作品的阅读和科普作品的阅读,包括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王树增的《长征》、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法布尔的《昆虫记》、卞毓麟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和雷切尔·卡森《寂静的夏天》;2个课外古诗词诵读共8首古诗词;2个口语交际,分别是讲述、复述与转述。课文补白涉及到的语法语用知识包括:什么是新闻特写、夸张、关于律诗、句子的成分、句子的主干、句子的语气等。
与七年级教材相比,本册教材新增设活动·探究单元(新闻单元)和口语交际板块,课后读读写写板块的字体由正楷到行楷。
目标(课标与学段目标)
1、能准确认读本册教材“读读写写”中出现的字词并正确、规范地书写;能结合语境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文本类型选用朗读、默读、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式;朗读做到流畅自然,并能通过恰当的语气语调传达出语言背后的情味。
3、在通读文本、梳理文章内容结构的基础上,能针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方面不易理解之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有效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发展独立阅读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4、通过研读文本,能辨析和鉴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常用修辞方法,学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有所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民俗文化等有正确的认识。能理清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说明的事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精神。“活动·探究”单元通过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5、能在读懂古诗文大意的基础上,积累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关注一些有规律的语言现象。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学习古人写景叙事说理的技巧,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欣赏精彩的语句,感受其智慧,体味语言之美。至少背诵优秀古诗文25篇(首)。
6、能在45分钟内完成600字左右的文章;具备语言要连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表达要得体等一般写作能力,学会写新闻消息、传记、和景物。
7、能在口语交际中,通过训练,具备讲述、复述和转述的口语表达能力。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专题侧重于训练学生搜集“信”的资料,通过演讲、讨论等活动加深对“信”的理解,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侧重于训练学生搜集并整理网络词语,对网络流行语,和电子阅读有正确的态度,会写调查报告并加以分析,能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学习语文,并让互联网服务员我们的生活;“身边的文化遗产”侧重于训练学生搜集资料、实地考察,增强对身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8、能阅读完成2部主推荐名著,自主阅读名著等课外阅读总阅读量不少于80万字。
单元概述(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总体目标、单元重点、单元难点、单元学情分析及教学建议和单元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泛,体裁比较丰富,既与七年级教材有着很多的联系,又对下一步的语文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本单元是八年级的开局单元,为学生进一步体验不同形式的文本划开一个切口。本单元为新闻单元,总共四篇课文,涉及三类新闻作品。《消息二则》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属于新闻作品中的消息,《“飞天”凌空》是新闻特写,《一着惊海天》属于新闻通讯。《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述说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及历史背景,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事例,呼吁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是一篇新闻评论,观点鲜明,情感强烈,语言精准确切。新闻体裁中的主要文章类别几乎都涉
单元总体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
3.掌握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
单元重点
1、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点;了解新闻体裁中消息和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2、认识理解新闻体裁中新闻特写和通讯这两种文体的特点和区别。
3、切实做好语言的赏析与理解,体会作者对周边生活的观察和表述。
4、引导学生如何把语言说得概括准确,学习如何与别人交流沟通。
单元难点
1、消息在结构上的五部分的作用;如何准确地使用概括性语言。
2、做好语言的赏析与理解,体会作者对周边生活的有选择的观察和准确表述。
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对文本进行深刻解析。
单元学情分析及教学建议
通过七年级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语文学科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式研读文本,重点加大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
单元课时分配
1消息二则
3“飞天”凌空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第二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在人生道路上,那一个个脚印,铺就你的人生轨迹。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这四篇课文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容易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便于引发学生对自已的人生、生活的思考,更容易融人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教学时应有所拓展,联系时代背景和有关作品,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这四篇课文均是叙事性作品,适宜朗读,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朗读训练,在朗读中悉心描摩玩味文章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浓
郁的感情色彩等。
单元总体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2.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
3学习细腻描写人物言行的方法并加以应用。
4.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感情。
5学习传记和回忆录的写作方法,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细心揣摩其叙事风格述手法和情感表达。
6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融人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生,体会人生奋斗的意义,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单元重点
1、学习细腻描写人物言行的方法并加以应用。
2、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习传记和回忆录的写作方法,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细心描摩其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情感表达。
4、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体会人生奋斗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单元难点
1、学习细腻描写人物言行的方法并加以应用。
2、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感情。
3、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思考、感悟社会人生。
4、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揣摩文章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浓郁的感情色彩等。
单元学情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学期是八年级上学期,学生对写人的文章已经相当熟悉,具有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能够分析并学习文章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本单元要学习传记和回忆录的写作方法,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不仅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要揣摩其叙事风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本单元难度不大,但本单元作品距离学生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文章背景,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社会人生,从而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教学建议如下:
1、本单元的文章具有浓厚丰富的人文内涵,涉及深广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培养他们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3.叙事性作品比较适合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揣摩玩味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感情。
4.品味名家的人生历程,诱发学生的人生体验,感悟社会人生哲理。
单元课时分配
6藤野先生
8列夫·托尔斯泰
写作
第三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优秀篇章。与自然融为一体是这些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的美,山水本是无情物,因他们融入了自己细腻的情思,山水便有了性情,自然便有了生命,人与自然可以亲切地交流、对话。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我们要通过了解作者的情感来领悟景物的意蕴。
单元总体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的意境。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4、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单元重点
1、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3、积累感悟理解古诗文语言,初步形成语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4、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单元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领略诗文中的景色之美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味文章优美意境。
3、了解诗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用心灵体察自然万物的美,了解作者的细腻情思,激发灵性,陶治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单元学情分析及教学建议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坚持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八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了解了一些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新课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时要注意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并引导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温故知新”。
本单元教学建议如下:
1、本单元所选课文大都是以抒写自然景色为内容的古代诗文,因此宜充分寻找各课的教学资源,借助图片、音像等使学生对课文有直观认识,把书面语言形象化,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真正的“熟读”应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创造。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此言道出了诗文诵读的重要性。古诗文教学尤其重视诵读训练,因此本单元宜以训练学生学习诵读的基本技能为主,以读代讲,从而达到理解、品读、鉴赏的目的。
3、落实古诗文中的词句理解依然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一个重难点,不能放松。基于学生目前普遍对古诗文的释词译句感觉枯燥无味的情况,宜着重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胆放多手让他们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自行翻译,教师无须逐字逐句讲解,避免一言堂的情况发生。
4、要注意了解诗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另外,引导学生用心灵体察自然万物的美,了解作者的细腻情思。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单元课时分配
10三峡
12与朱元思书
写作
第四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习多种类型的散文,或写人记事,如《背影》;或写景状物,如《昆明的雨》《白杨礼赞》;或议论抒情,如《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些散文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
单元总体目标
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品味文章的内容,切实做好语言的赏析与理解,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同时要了解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议论抒情三类散文的特点。阅读这些散文要进人作品的境界真实体会父子之情、名城之景、自然之叹生活追求的崇高境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单元重点
1、了解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议论抒情三类散文的特点。
2、指导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和读好书。
3、切实做好语言的赏析与理解,体会作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4、引导学生如何把语言说得连贯。
单元难点
1、真实体会父子之情、名城之景、自然之叹、生活追求的崇高境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2、做好语言的赏析与理解,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对文本进行深刻解析。
单元学情分析及教学建议
通过七年级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从部分低分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明显表现为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综合分析学生的状况,都表现出两极分化严重,有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
单元课时分配
14背影
16散文二篇
写作
第五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动物、绘画为主题,选文类别上属于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都是比较典型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蝉》是文艺性较强的说明事理的文章,
单元总体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说明文,在阅读中获取知识。
2、认识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3、学习抓住特征写作简单说明文。
4、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绘画艺术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5、通过学习《蝉》,学习作者的科学精神和研究方法
单元重点
1、认识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3、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绘画艺术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单元难点
1、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2、学习抓住特征写作简单说明文。
3、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绘画艺术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单元学情分析及教学建议
在这之前,学生学习的课文绝大多数是记叙文,对说明文是陌生的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学生学习中一定会有困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思想准备,一定
故本单元教学建议如下:
学习本单元,要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都力图将有关事物的各方面知识清楚明白地告诉读者,读者若能发挥想
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的建造者们往往不为人所知,它们以实物的形式记载着集体的智慧和汗水,令后人面对它们时肃然起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发达,中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独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学习本单元,可以了解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之一隅,激发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文化的感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切忌架空,大唱高调,而可以过以下两个途径进行。
1、体会文章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中国石拱桥》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自豪感。如“我国的石拱桥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赵州桥高度的技术
2、可以在教学本单元之前或之后,让学生搜集有关赵州桥、卢沟桥、苏州各名园的图片和资料,在班上展览,并加以简要而生动的文字说明。通过这项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又能唤起他们对祖国美好风物的热爱。
单元课时分配
18中国石拱桥
20蝉
写作
第六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几篇文言诗文从不同角度回答了“人该有怎样的品质与志趣”这一问题。它们或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或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动事迹彰显人物
单元总体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2、通过多读、熟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提高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学会抓住文中有关人物描写的相关语句把握人物形象。
5、学习人物崇高的品格和高尚的精神,做一个有上进心的好学生。
单元重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2、 通过多读熟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提高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学会抓住文中有关人物描写的相关语句把握人物形象。
4、积累常用文言字词及名言警句。
5、学习人物祟高的品格和高尚的精神,做个有上进心的好学生。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多读熟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提高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单元学情分析及教学建议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能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故本单元教学建议如下:
1、在学习文言文时,应重在教给学生分析文言实词、虚词及翻译句子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记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及虚词的含义,指导学生在阅读其他文言文时灵活运用,为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保驾护航。
2、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现代文阅读类似,只有读懂了文字材料,才能从这段文字中挖掘出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内容,如人物性格特征、人生的道理、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单元课时分配
22《孟子》三章
24周亚夫军细柳
写作
评价
(一)评价方式
1、过程评价(30分)
(1)课堂学习状态(10分)。根据课堂听、说、读、写互动合作等表现是否积极、效果是否良好分为四个等级,A级8——10分,B级5——7分,C级3——4分,D级1——2分。评价主体为学生本人、小组成员、教师。评价量表由师生共同制定,张贴于班级教室内。
(2)作业完成情况(10分)。更具上交是否及时、书写是否认真、正确率是否高(表现性作业是否质量高、有创意)、有无抄袭现象分四个等级,等级及赋分同(1).评价主体为小组长、课代表、教师。评价量表由师生共同制定,张贴于班级教室内。
(3)单元检测及期中测试(10分)。评价主体为教师,折算方案由师生共同商定。
2、期末考试(70分)
计算方法为原始得分÷120×100×70%,换算之后的分计入本学科学期量化分。
3、学期语文学业总评(100分)
总评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二)评价结果处理
总评成绩95分以上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5——74分为达标,55——64分为准达标,54分以下为未达标。未达标者在新学期开学补考。
根据学生学期语文学业总评结果,教师给予针对性的评语及改进建议,学生作品、评价结果、教师建议等放入学生语文学习综合评价,便于学生及家长了解学业成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