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2018-04-24 21:23:15)分类: 教学设计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由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设计理念:
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衔接起来,把读与写衔接起来,把“阅读与写作衔接育人行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教学准备:
学生:按“查·读·写·思·做预习五步走”预习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并出示歌词:明·杨慎《临江仙》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由中国四大名著说起:你最喜欢哪一部名著?为什么?
2、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故事《三顾茅庐》(出示课题并师生齐板书:强调“茅”写法)
3、《三国演义》知多少(出示):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六十卷一百二十回,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魏、蜀、吴三国风云变幻、兴衰起伏、波澜壮阔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本书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典小说之一。数百年来,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重视喜爱,至今不衰。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著,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东原(今山东东平一带)人,一说钱塘人,又有庐陵人之说。著有《三国志通俗演义》、《三遂平妖传》、《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著作。
《三顾茅庐》由该书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而成。
3、齐读课题并释题
二、有的放矢——学习目标
(过渡语)有的放矢才能学得更高效,请同学们先了解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出示,学生自读)
三、检查预习效果
(过渡语)课前,同学们按照我们的“查-读-写-思-做预习五步走”认真预习了本课,预习的效果如何?我们闯关展示。
(一)
(过渡语)我们常说,生字新词犹如建造知识大厦的泥沙石子,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掌握好了吗?(出示)
辅助
草堂
三顾茅庐
秀丽宜人
(1)读准字音:注意“冈”“晌”读音,注意红字为多音字
(2)写准字形:着重强调“蜿蜒”两字的写法
(3)理解字(词)意:注意蓝字解释
(二)
(过渡语)掌握好生字新词,我们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才能更顺畅。谁想展示自己的朗读才能?(出示)
温馨提醒:
1、读通读顺: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减字不改字
2、读出感情:注意标点符号,把握节奏与语气
(三)预习展示——我的整体感知
(过渡语)通过预习,你对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有哪些认识?赶快来展示一下吧?(出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这个故事中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精读细悟——合作探究
(一)前两次拜访(略写)
(过渡语)课文里是怎样记叙刘备的前两次拜访的?请同学们端起课本齐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
讨论交流并明确:
1、
2、
(二)第三次拜访(详写)
(过渡语)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现在让我们跟随他一起去拜访诸葛亮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按照“上路前——到隆中——出山后”的顺序,分别找出体现刘备的诚心诚意的语句,标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感受。(出示)
1、上路前:斥责张飞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1)分角色读好对话
(2)感受张飞的莽撞无礼和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3)了解对比反衬的作用。
2、到隆中:耐心等待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出示)
(1)
(2)
由此可见,刘备的一片诚意终究换来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
3、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如鱼得水)(出示)
(1)
(2)
(三)
(过渡语)能得到刘备如此诚心诚意地拜访诚心诚意地相待,诸葛亮到底何德何能?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结合自己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了解谈一谈你的理解。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拨云见日)(出示)
1、
2、
3、
你还知道哪些故事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草船借箭:以二十条船借来曹军十几万枝箭;
火烧赤壁:诸葛亮借来东风,烧得几十万曹军溃不成军;
空城计:用2500名士兵吓退了司马懿15万大军;
……
(四)感受隆中的秀丽景色
(过渡语)诸葛亮真乃一位人中龙凤旷世奇才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诸葛亮的居住环境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读读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人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出示)
1、
2、
3、
五、拓展延伸——链接阅读(可视学情及课堂时间情况而定)
1、诗圣杜甫对诸葛亮的感情非同寻常。主要证据是,杜甫携家流寓巴蜀期间,先后有近十首诗歌,专门写诸葛亮,给予了诸葛亮崇高的评价,表达了对诸葛亮深厚的怀念之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诗,曾令古往今来多少志士仁人、英雄豪杰,潸然泪下!历史人物,在杜诗中享受如此崇高待遇者,绝无仅有。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出示)
2、西晋史学家陈寿在史书《三国志》中有《隆中对》: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出示)
六、复习巩固——作业设计(出示)
1、完成本课的《配套》及《新课堂》之对话窗和实践园。
2、小作文:用“来到······只见······”写一处景色。
3、将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并排演。
4、继续阅读《三国演义》,为“三国故事会”活动做准备。
结束语:《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我们已经学完了,《三国演义》的精彩故事我们要一读再读下去,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让经典名著伴我们更好地成长!
结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并出示幻灯片明·杨慎《临江仙》
板书设计:
8
刘备
礼贤下士
求贤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