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大学

(2008-04-10 21:22:48)
标签:

北京大学

戏剧

表演

文化

    2001年,高考志愿表上的替补志愿栏里,我填上了北京大学四个字。

    2001年到2005年,我以一个闯入者的身份,游荡在北京大学校园里的各个角落,图书馆、教学楼、未名湖、百年纪念讲堂、小卖部、餐厅、书店、……。

    2006年,我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参加北京大学戏剧研究所举办的“东西方大师表演工作坊”,行踪路线为北京大学艺园的502教室、餐厅、书店,……。

    2007年,我以一个演出工作人员的身份,出没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的各个角落,楼上、楼下、观众席、前厅、后台,……。

    2008年,我以一个老师和导演的身份,霸占了北京大学艺园五楼的几间教室,有时候还很无情的把前来练琴和练舞蹈的学生轰走。

 

    感觉当然全然不同。

    身份的转换是一回事。

    却越来越明显的感受到戏剧这个东西想要作为一个专业,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综合类大学里生存是多么的不容易,即使是在北大,这所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文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数第一的地方。

    北大并没有将戏剧作为一个专业,也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更没有专门的老师来教。戏剧在北大,也只能以剧社的身份出现。喜欢戏剧的学生们也只能通过剧社,丰富一下自己的课余生活,来实现自己对于表演对于舞台的梦想。

    其实他们也不懂戏剧,他们所获得的关于戏剧的知识,只是剧社的前辈们的传授,还有零零星星的自学。
    专业不专业这个先不论,因为毕竟人家只是剧社,只是热情和爱好,学生们更不会依靠戏剧来作为谋生的技能,所以想来了,就来玩玩;不想来了,就不来。更何况,还有自己的专业放在那里,无可厚非是排第一的,戏剧,只能放在有空余时间和有良好心情的时候。所以,做他们的表演老师,每天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哄着学生玩,学生高兴了,多来几次,不高兴了,找借口离开去忙自己的事情。

 

    我曾经深深喜欢北大充满文化底蕴的校园和浓厚的艺术氛围,加上前几年新办的戏剧研究所经常会请一些国外优秀的导表演专家来举办工作坊,我因此而发出感叹说北大学生是多么的幸运。但是现在,戏剧研究所已经招不上生了,也没有师资力量。我去研究所的办公室,也只有老崔一个人留守在那里,做着不属于北大戏剧研究所的事情。

    多么让人遗憾。

    我累了,不想再哄孩子玩了。

    至少在这段时间。

 

    不过北大南门对面的麻辣烫还是不错的,很大一串,只卖五毛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地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