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班案例:糖果哪里去了?

(2013-12-19 21:29:32)
标签:

科学

实验

糖果融化

育儿

分类: 幼儿园教育

支持探索的方法——猜想验证法案例

糖果哪里去了?

猜想验证法:即幼儿发现事物的真实现象后,对这种现象产生了好奇,进而进行的大胆想象,并运用材料进行实践从而获得真实的结论的过程。

活动背景: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关于糖果的活动中,幼儿对糖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松泽带来的巧克力的变化,引起了幼儿的关注,所以我们决定一起来探索。

案例一:糖果会化吗?

松泽早上来园时手里紧紧的攥着一块儿巧克力糖,说是为小朋友们带的。孩子们听说后很高兴。松泽也抑制不住兴奋,急忙把糖纸打开了,可打开糖纸后,孩子们都皱起了眉头:“这是怎么回事”、“巧克力怎么变成这样了”孩子疑惑不已。这时,良硕说道:“嗨,巧克力化了。”天衣说:“真的化了吗?”良硕说:“就是化了。”孩子们半信半疑的目光指向了我,我对孩子们说:“糖果真的会化吗,咱们一会儿来试一试好吗?”孩子们兴奋地点了点头。我首先向幼儿出示了红糖,我把它倒入水中,孩子们目不转睛的盯着我手中的杯子,只听幼儿喊道:“化了,化了,真的化了。”这时,我便把充分探索的时间留给了幼儿,请幼儿自主去选糖果,然后把糖果放进了装满水的杯子中,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幼儿也有了自己的发现,像一些酥糖和巧克力是化的最快的、其次是奶糖,然后是一些硬糖。

活动分析:

通过松泽带来的巧克力糖引发的实验,幼儿对于自己动手尝试很感兴趣,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来。由于这个问题是幼儿自己发现并想去解决的,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没有教师过多的组织,而是幼儿主动地参与,时刻地观察着自己的糖果变化。

在活动中,虽然我们经过实验得出了一些粗浅的知识经验,但经过反思,应该还有可挖掘的内容,比如:糖果的大小、搅拌工具的使用、冷热水温等对融化速度的影响,这些都可以为幼儿提供相应的工具、材料,供幼儿自己去发现,从而得出结论。

 

案例二:我来试一试

有了上一次的实验经验,我又给幼儿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如:搅拌棒、大小不同的糖果、冷水和热水(不烫手)等,供幼儿进行实验。

1.在活动中,我投放了搅拌棒和一些糖块儿。霄扬将糖块儿放在水中,使劲儿的搅拌,过了一会儿说:“怎么还没化呀?”于是,我发现糖块儿的融化速度较慢,所以马上进行调整,将糖块儿改为了红糖。霄扬分别把红糖放在了两个杯子里,一个用搅拌棒进行搅拌,另一个静置不动。很快便听到了霄扬的声音:“曹妈妈,快看红糖化了、红糖化了”。而静置的杯底还沉淀着一些红糖。我们也得到了结论:搅拌棒会使糖溶化的快一些。

2.我们接着又用大小不通的块儿糖做了实验,大部分幼儿都猜想是小的融化的快,只有个别的幼儿认为是大的融化快。于是,当孩子们把糖分别放在两个杯子里进行观察。过了一段时间,松泽和良硕惊喜的告诉我:“曹妈妈,小块儿糖化没了,快看呀”。霎时,两个孩子的发现引起了很多小朋友的注意,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了答案后,惊喜不已。

3.这一次,我为幼儿提供了不同温度的水,还是请幼儿来猜想,是冷水化得快还是热水化得快(安全的情况下),同样的还为幼儿提供了红糖,当幼儿把红糖放在盛有不同温度的水中时,幼儿惊喜的发现:热水杯内的红糖很快的就化了,而在冷水杯内的红糖大部分都沉在了杯底。于是,我问幼儿:“你们发现了什么?”大部分幼儿明确的告诉我,红糖在热水中融化的快,在冷水中融化的慢。孩子们在自己动手实验中获得了相应的知识经验。

活动分析:

几次的实验中,教师只是向幼儿提出了问题,为幼儿提供了相应的操作材料,而幼儿在活动中才是主体,自己动手、自己操作,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了知识经验。我想幼儿自己的来的经验,要比教师给与的要珍贵许多。

反思:

通过进行“糖果哪去了?”的科学探索游戏,我感到幼儿是非常喜欢这类活动的,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他们自己的摸摸、看看、动动是他们活动知识经验的获得的主要来源,所以结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兴趣开展活动,是有助于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

教育启示:

通过这个小案例,我明白了要学会把探索的空间留给幼儿,给幼儿自己动手实践、从而发现事物之间所存在微妙关系的时间,有了幼儿的亲自参与,这样幼儿会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