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方言是我家——访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院汉语方言学博士贡贵训
标签:
方言贡贵训 |
分类: 中瑜访谈 |
美丽方言是我家
——访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院汉语方言学博士贡贵训
[来源:中国永州新闻网] [编辑:彭珍琳]
[校对:彭珍琳]
时间:2015-06-10 15:02:40 标签:方言 我来评论(1) 关注本网微博 阅读更多
——访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院汉语方言学博士贡贵训
http://www.yongzhou.gov.cn/uploadfile/2015/0612/20150612035246616.jpg
【人物简介】贡贵训,男,1977年生,安徽省怀远县人,博士,副教授,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美国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访问学者。十二五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永州方言与女书研究所所长,湘潭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方言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豫皖两省沿淮方言语音比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课题《安徽淮河流域方言语音的比较研究》、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永州风土谣谚集释》、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湘南地区中小学生语言态度及语言运用的实证研究》等科研项目,参与其他省部级课题多项。在《中国语文》、《汉语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河北大学学报》、《宁夏大学学报》、《理论语言学研究》(日本)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中 瑜:贡老师,你好!听湖南科技学院的朋友介绍,你是安徽人,也是一个语言专家,懂很多地方的方言,是吗?
贡贵训:是的,我是专门研究汉语方言的。
中 瑜:贺知章诗曰:乡音无改鬓毛衰。请问,你对家乡的方言研究出了哪些成果?
贡贵训:我主持了两项人文社科领域内国家级的课题,一项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豫皖两省沿淮方言语音比较研究》,一项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课题《安徽淮河流域方言语音的比较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怀远方言研究》,在一些语言学专业刊物上发表了一些家乡方言的研究成果。
中 瑜:故土难离,你怎么千里迢迢跑到我们永州来了?
贡贵训:与我所学有关,也许是一种缘分吧。
中 瑜:哦。讲一讲你的故事?
贡贵训:当年我在家乡读了一所中专,这在当时是很难考上的。我学的是广播电视技术,自己却不喜欢,所以没有学好。到了毕业时,按理去县电视台工作,因为体制问题,原来有很多人的子女在那里做临时工,正在清理,就让我等。可我等不起,因为母亲生病,家里乱成了一锅粥。人事局的领导就给了我三个单位,让我三选一:粮食局、供销社、商业局。我想了一下,就选择了粮食局。1997年元月上班,上了一两年,搞粮食体制改革,面临下岗,自己心想:我的学历虽不高,但在农村来讲是不错的了,看见那些做生意的人、打工的人均不错,自己却不合拍,应该去自考。于是,2001年考上研究生,2004年毕业后来到了永州西山脚下的这所美丽的学校,当时叫零陵学院。
中 瑜:你怎么知道永州的呢?初来乍到,永州给你的印象如何?
贡贵训:跟大多数人一样,最早知道永州,是得益于柳宗元的文章“永州之野产异蛇”。刚到永州,感觉到这座城市很古朴,比较原生态,环境很好,同时,这里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随便举几个地名,像柳子街、司马塘、高山寺、愚溪桥之类,足可以看出永州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 瑜:你是单枪匹马来永州的吗?
贡贵训:跟我妻子一起来的。她是我的同学,我们2006年在永州结婚的。来永州之后,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认真工作。读书读久了,心理上虽然有点累,但更想进一步提升自己。家里添了新丁之后,我就想着考博士。
中 瑜:你考的是哪所大学的博士?
贡贵训:按照自己的想法,本要去考中央民族大学的,但我的硕士导师是河北大学的,他让我考他的专业,自己不好意思推辞,就考到河北大学,读书四年,累计算来,读书时间够长的了。
中 瑜:你的导师对你要求严格吗?
贡贵训:相当严格!我的博士论文是关于区域性方言语音调查的,按照拟定的计划,需要调查将近30个市、县的方言。那两年,我一个一个地方跑,通过各种关系寻找合适的发音合作人,白天调查,晚上整理,非常辛苦。但有的时候调查得来的材料请老师审定,她会毫不留情地推翻,要求重新调查。
艰苦的劳动也获得了回报。首先是我得到了大量的一手材料,这个很珍贵,很多方言研究专家在研究这个地区的方言时都要引用我的材料。论文答辩通过之后,获得省级优秀博士论文。当时通过省级优秀博士论文的全省仅有24篇,而文科类的只有3篇,自己是其中之一,可谓来之不易。当时,学校校园网还报道了此事。
中 瑜:来到湖南科技学院工作,有什么样的感受?
贡贵训:西山是一座文化之山,这里人文荟萃,风景优美。在科技学院工作,我很开心。我在学校,喜欢跟老师和学生们交流。在我看来,作为老师,必须认认真真关心学生。自己曾当过两届的班主任,时至今日,每逢教师节,不少学生都要给我打电话,或者委托在校的师弟师妹给我送一束小花,很让我感动。
我喜欢跟学校的年长老师尤其是退休老师交流,他们的工作经验与方法值得自己学习,自己的风格也容易被对方接纳,彼此很聊得来。例如,尤慎老师、翟满桂老师。翟满桂老师跟我一年读博士的,我们经常交流。
http://www.yongzhou.gov.cn/uploadfile/2015/0612/20150612035403779.jpg
中 瑜:你平时怎么教学生的?有没有什么口头禅之类的讲话?
贡贵训:我常跟学生们说,时间过得很快,要抓紧学习。
中 瑜:有具体故事吗?
贡贵训:2005级有个长沙籍学生,成绩较差,有些吊儿郎当。自己经常对他说时间过得很快,要抓紧学习,他不以为然。等到毕业聚餐(我们这里有个传统,学生毕业时会请授课老师聚餐)时,他拉着我的手说,贡老师,时间过得真的很快啊!我们刚入学时候你对我说的话,仿佛就在昨天。
中 瑜:还有吗?
贡贵训:有个2004级的学生,现在市公安局工作,刚来时年纪比一般同学大,显得成熟一些,在班上有点像带头老大似的,身边有几个跟屁虫,但他不爱好学习,喜欢搞小动作,跟辅导员关系不好,导致辅导员经常批评他,但跟我关系很好。
中 瑜:为什么?
贡贵训:我认为,不管哪个学生,不管他成绩好与不好,身上都是有优点的。例如,学习好的学生,可能过于专注于学习,情感上有些凝滞;而学习差的学生,可能倾注于情感,比较讲义气。这样的学生,只要善挖,同样可以成才。所以,自己经常与他聊天。他花钱大方,经常向我借钱,自己基本上满足他的要求,但要问清楚理由,而他也很守信用,不是有借无还。后来,我们建立了很好的感情,他认为我说的对,很听我的话,自己就经常请他和他的跟屁虫到自己家吃饭,陪他们玩,慢慢引导。他毕业后,先在县里的法院当临时工,做书记员,后来考上公务员,到了市公安局。他结婚时,特意邀请了我。
中 瑜:你平时上课怎么备课的呢?
贡贵训:我上语言文字课,素材都是自己调查来的,或者是自己扎扎实实研究过的,有自己的材料。
中 瑜:哦。请问你的专业跟你妻子的专业有交叉的地方吗?
贡贵训:妻子是教社会学的,原来也在学校上课,现在中南民族大学读民族学博士。我们的专业相距较远,但交流的机会还是有的。自己以前研究淮河流域的方言,到了永州之后,难免涉及永州地方文化,这就与她的民族学有些交织,扯得上话题。比如,我们曾共同关注过女书。我的研究是从语言学入手,她的研究是从社会学入手的。自己关注的是女书文字的来源、结构、记载意义,她关注的是女书群体的内部运行机制。两个人讨论时,各抒己见。
中 瑜:你研究女书,校方给予了哪些支持?
贡贵训: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永州地方文化的研究与发掘,设有濂溪研究所、柳宗元研究会、永州方言与女书研究所等机构,我是永州方言与女书研究所所长。
中 瑜:你们所有多少人?
贡贵训:十来个人。
中 瑜:目前出了哪些研究成果?
贡贵训:以“女书”为题材,研究所成员先后申报成功教育部课题一项、省社科基金三项,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近二十篇。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中 瑜:能否请你举例说明永州方言的特色?
贡贵训:有一次,我去江永调查,与当地一位退休老师聊天,聊到永州方言中的“麻拐”一词,我问,是不是“拐棍”的“拐”?他说是“”。自己回来之后,查资料,查到了一套《壮侗语族语言简志》,上面收录了很多少数民族语言。自己查了之后,发现在这些少数民族语言中,“麻拐”的“拐”字读音均为guai,而瑶语也是muguai,可以肯定,这个词是一个来源于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外来词”。
还有永州方言的“的话”也很有趣,“你长得漂亮”,后面加上“的话”,就变成了否定。“你搞得好”,后面加上“的话”,也变成了否定。我把这些有趣的语言现象调查清楚,把它们的来源、变化的原理搞清楚,写成论文,发表在专业刊物上,自己讲课的时候也能用,学生听了,感觉特别亲切,教学效果很好。其实,只要投身研究,你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方言就像自己的家乡一样,亲切可爱。
中 瑜: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种之一,历来为国外所重视。请问你研究我们的语言文字,有没有跟国外的同行进行交流过?
贡贵训:有。我今年三月刚从美国回来。
中 瑜:出差?
贡贵训:不,是做访问学者。
中 瑜:申请做访问学者难吗?
贡贵训:比较难。首先英语要过关,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五级;其次是拿到国外导师的正式邀请函。有了之后,才能申请。填报申请材料,教育厅会组织国家的专家来长沙面试,还会刷掉一批。
中 瑜:你是学校首个去美国的访问学者吗?
贡贵训:据我所知应该是第二个。
中 瑜:在美国呆了多久?
贡贵训:一年。
中 瑜:在美国有什么收获?
贡贵训:美国的教学方式跟中国不一样。美国的大学生读书很努力,图书馆通宵不关门,还有沙发,学生可以通宵研读。自己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大学听了几门课,感觉他们的授课方式也不同,老师讲课时,允许学生随时打断提问,属于探讨式的。学生发问,表示在认真听讲。我觉得,这种方式可以移植,今后自己上课时,也尝试允许学生打断,随时发问师生互动,共同探讨。
中 瑜:出国访问了,本土也熟悉了,你下一步在学术研究上有什么规划呢?
贡贵训:目前手上还有几个课题,教育部课题去年已经完成,现在还有国家社科基金和省教育厅青年课题各一项,弄完之后,主要精力将放在永州方言上去。因为湖南师大的鲍厚星先生2013年来我们学校,曾对我说,永州有很多资源,一些人想来永州都来不了,你要好好把握。我想,他说得对,自己如果不好好利用永州的资源,未免太可惜了。
今年,我还参加了著名主持人汪涵投资的湖南方言调查“響應”计划项目,该项目目的是打造成富有特色的方言数据库和方言研究精品,调查研究成果将在省博物馆进行专题展览,还将开发湖南手机APP方言应用程序。
中 瑜:那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贡贵训:是的。我很愿意为之付出。
【记者手记】听一个外来学者谈永州方言,确实是一种享受。永州是个文化资源大市,如何把这些文化资源发掘出来并加以利用好,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好在永州有一所人才荟萃的大学——湖南科技学院。这些年来,该校许多老师、学者致力永州地方文化的发掘与研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让人感到欣慰。因此,在采访贡贵训老师时,我这个人土生土长的永州人心里,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