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

(2012-12-20 15:30:17)
标签:

语言学概论

教育

分类: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乔姆斯基是___________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

2、舌面最低的央元音是[_______]。发音方法与[f]相同的舌面前音是[_______]。普通话“悛”的声母用国际音标写为[_______]

3、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语音音质的不同是由发音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4、常见的分析语法形式的手段有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语素可分为_______语素、_______语素和________语素。

6一般性、_________和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7、在世界语言的谱系分类中,我国境内各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印欧等语系,此外还有一些系属不明的语言。

8、不同的方言统一为一种语言,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来实现;不同的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则主要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来实现。

9、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____________

10、人类之所以能掌握语言,是因为构成无限句子的材料和__________是有限的。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

A、任意性、线条性       B、强制性、线条性

C、时间性、地域性       D、可变性、不变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龙菲尔德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是《语言论》。

B、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位。

C、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把辅音分为清音和浊音。

D、思维能力是人类共有的,而语言却具有民族性特点。

3、“分配”[fən55 phei51]读为[fəm55 phei51],其中的音变现象是(       )。

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4、“牛排、牛津、牛顿、牛虻、牛蝇”中的“牛”是语素的有(       )。

A2     B3      C4     D5

5下列各组全部属于借词的是       )。

A钢琴、卡车、拖拉机       B雷达、坦克、机关枪

C、香槟、啤酒、鸡尾酒       DT恤、戈壁、蒙太奇

6、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是(       )。

A、自然的发展变化  B、社会的发展变化  C、语言内部的因素  D、个人经历的变化

7、下列说法只有(      )不正确。

A、“足”现称“脚”,属于词语的替换。

B、社会的变化立刻引起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C、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属于拉丁语族。

D、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由于文化的原因。

8、古汉语声母中有[b][d][ɡ][p][t][k],现已合流了,这样的语音规律叫做(      )。

A、腭化规律    B、清音浊化规律   C、浊音清化规律   D、浊音送气化规律

9、社会统一在语言上的表现是(      )。

A、洋泾浜的出现    B、双语现象    C、地域方言的形成    D、亲属语言的产生

10、下列说法中(      )是正确的。

 A、音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卡片、卡通、卡宾枪”都是仿译词。

 C、日语的假名属于音节文字。    D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具有阶级性。

三、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音位

2、形态

3、屈折语

4、混合语

5、社会方言

四、分析题(共30分)

1 指出下列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3分)

1[y][u]

2[s][x]

3[b][p]

2、指出句中划线部分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所属的语法范畴。(3分)

Tom gives me three books.

3、指出下列各词的结构类型,并指出各语素的性质。(5分)

1)老乡

2)克隆

3)电子表

4readers

5unhappiness

4、下列句子有没有歧义?若有,请指出产生歧义的原因,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化。(8分)

1)下午讨论引进设备的问题。

2)我做不好。

3)思念的人远在千里之外。  

4)小王叫他叔叔。

5、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子。(11分)

1科长老王认为这件事儿小李错了。(5分)

2)中国的科学和文明曾经长期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6分)

五、简答题(共30分)

1、怎样认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8分)

2、举例说明音素的对立关系和互补关系。(6分)

3、简述语言发展的特点。(6分)

4、简述词义与语音形式、词义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5分)

5、简述文字和语言的关系。(5分)

 

 

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转换生成                                 2[A] [ɕ] [tɕh]

3、发音方法  共鸣器                         4、词序  虚词  词形变化

5、词根 词缀 词尾                           6、模糊性

7、阿尔泰  南亚  马来-玻利尼西亚(南岛)    8、推广民族共同语  语言融合

9、意音文字                                10、规则

二、选择题

1A   2D   3A   4C   5D   6B   7B   8C   9B   10C

三、名词解释

1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2、形态:是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形成的聚合叫形态),也叫词形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有附加词尾、内部屈折、异根等主要形式。

3、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以俄语、英语、法语为代表。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有比较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二是一种词形变化的语素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同一种语法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词形变化的语素来表示;三是词尾和词干或词根结合十分紧密,脱离开词尾,句子中词根就不能独立存在。

4、混合语:是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它的产生也与17世纪后的殖民主义有关。它主要出现在非洲、美洲某些地区的种植园里。殖民者和劳工之间没有共同的语言,来自不同部落的劳工彼此也不能通话。因此,洋泾浜化的殖民者语言就成了唯一通用的交际工具。随着劳工之间相互通婚,这种语言就作为母语传递给后代,洋泾浜就发展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

5、社会方言:是同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的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主要差异表现在词汇上。

四、分析题

1、(1)舌位前后不同:[y]是舌面前元音,[u]是舌面后元音。

2)发音部位不同:[s]是舌尖前音,[x]是舌面后(舌根)音。

3)清浊不同:[b]是浊音,[p]是清音。

2gives:第三人称单数,属于人称范畴。

  me:宾格,属于格的范畴。

  books:复数,属于数的范畴。

3、(1)老乡:派生词,“老”是前缀,“乡”是词根。

2)克隆:单纯词,“克隆”是词根。

3)电子表:复合词(偏正式),“电、子、表”都是词根。

4readers派生词,read”是词根,“er”是后缀,“s”是词尾。

5unhappiness:派生词,un”是前缀,“happy”是词根,“ness”是后缀。

41)有歧义。“引进设备”结构关系不明。分化:偏正或述宾。

2)有歧义。层次不清。分化:我\做不好。或:我做\不好。

3)有歧义。施事、受事不明。分化:思念他的人远在千里之外。或:他思念的人远在千里之外。

4)有歧义。“他叔叔”结构关系不明。分化:偏正或同位。

5、(1科长老王认为这件事儿小李错了。

        |    ||                |

        | || ||            |

|    ||   |

                | |||||

                    |||

 

2)中国的科学文明 曾经 长期 居于 世界的 领先地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