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间惊鸿客
(2025-02-24 11:02:02)分类: 家庭家族 |
苏轼:人间惊鸿客
——读《苏东坡传》有感
9012班徐思齐
你可记得,雨打叶片声,是何等悦耳?你可忆起,中秋的圆月,多久不曾欣赏过?你可注意,夜晚的月色,又是如何美好?
在高强度的备考中,我们眼中似乎只剩下了分数与名次,不曾去细细发掘、品味生活中那些微小的美好。“谁还记得从前的世界?谁还记得生活原本的样子?”读完林语堂的《东坡传》,我不由得想起《古典之殇》中的这两句追问。
苏轼能。
用作者的话说:“苏轼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虽然他有许多赞誉:散文作家,新派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但我认为,苏轼还是一位“生活家”,我对苏轼在黄州做官的那一段描写记忆十分深刻。
元丰三年,黄州。
此时苏轼已是中年,刚经历过闹得满城风雨的乌台诗案,如今流放黄州,当一个小小的团练副使,手里一点实权都没有。在旁人眼里,苏学士这一遭实在是失去诸多,无论是财富、地位、名誉……苏轼几乎是摔入谷底,但对于此时此刻的苏轼来讲,他觉得,自己所得甚至比往昔要多:离开监狱后,正月里赶路,他便拥有了满目白皑皑的降雪;正式踏入了黄州境内,已至二月初春,泥土破出新芽,于是他又拥有了美不胜收的春意。
也是在黄州第二年,因土地在黄州城东门外,所以也称东坡。苏轼便自称“东坡居士”。从苏子瞻到苏学士,再从苏学士到苏东坡,苏轼完成了心态的巨大转变,他的文风也从此变得越发清透如洗。
例如有一次,苏轼与友人踏青,忽遇急雨,旁人都觉得狼狈,唯独苏轼神情自若,拄杖而行,并写下《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喃喃地念道。都是说初三苦,初三累,可真是一点乐趣都没有吗?苏轼在一贬再贬的情况下,仍能有闲情雅致与好友张怀民一同赏月,我们为何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呢?
我们可以在诗中浅酌太白花间独酌的美酒,载过张岱轻逝的浪漫与自由,提起王维曾当百万师的剑,披上带有东坡狂气的锦帽貂裘。
我们亦可以在一步一步的演算中探寻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一圈又一圈的跑步中偶然望见天边的晚霞灿然成锦……
当你迷失在喧嚣俗尘之中,回头看看,会惊喜地发现,原来美就在身边。
是诗人,是学士,更是生活家,正是这些时光的零散碎片,拼出了一位人间惊鸿客,这穿梭千载的故事荡漾在历史中,照耀在当下。(2025年2月20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