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潜山二中2022年市级课题开题仪式上的报告
(2022-11-15 13:21:32)分类: 公文讲话 |
在潜山二中2022年市级课题开题仪式上的报告
(2022年11月15日)
徐维
尊敬教研室各位领导专家、各位老师:
受课题第一主持人朱太平校长委托,我向大家报告课题的相关情况,因为材料已经印发,为节省时间,我主要报告四个方面的情况,一是为什么开展这个课题研究,二是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三是课题研究准备达到哪些目标,四是大家各自需要做哪些事情。
一、为什么开展这个课题研究。(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提升教师素养、提升县中办学水平的有益探索。县中教师有其特殊性。有人说,县中教师是一个被忽视的教师群体,待遇只能和乡下教师比,职称评审却要和市区教师一个标准。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县中提升计划”);2022年3月,安徽省教育厅等九部门也印发了《安徽省“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如何落实文件要求,提升县中办学水平尚处摸索阶段,本课题以教师培养为切入点,力求在提升县中办学水平上有所突破。
二是,推动“三新”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对教师个体和整个学科组的要求都提高了,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本课题努力建设一支适应“三新”改革要求的教师队伍,然后发挥这些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三新”改革。
三是,是课题主持人履行“安庆市名校长”职责的需要。课题主持人朱太平2021年底经安庆市“三名工程”评选委员会评选,入选安庆市第一届“三名工程”名校长名单。根据《安庆市培养“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实施方案》,名校长的岗位职责有八项,其中包括:制定教师培训培养方案,打造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在学校思政、德育工作上取得明显效果;指导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校长5人以上;积极开展教育管理研究,三年内至少主持1项县级以上课题等等。此课题的研究将有利于这些职责的达成。
二、如何开展课题研究,重点汇报研究思路、总体框架和主要举措
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是,以务实为基本原则,以提升教师素养、推动“三新”改革为目标,将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紧密结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建设一支适应“三新”改革要求的教师队伍,然后发挥这些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三新”改革,努力实现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概况来说就是“123计划”:“1”是锁定提升教师素养、推动“三新”改革为这一总体目标;“2”建设好两支队伍,分别是:朱太平名校长工作室队伍,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3”是实施三大工程:青蓝工程、成长工程和名师工程。其中,青蓝工程,重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成长工程,重在自我发展,自我更新;名师工程,重在以“德”“课”“绩”“研”而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举措有:
(1)成立朱太平名校长工作室,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系统统筹推进教师培养工作。
(2)制定并落实好潜山二中教师培养一揽子计划,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结对子、压担子、指路子、搭台子、铺路子、架梯子”等系列举措,实施好青蓝工程、成长工程和名师工程。
“走出去,请进来”——开设好“知行讲堂”,做好教师的学习工作。
“结对子、压担子”——实施好青蓝工程,做好年青教师培养工作。
“指路子、搭台子”——实施好成长工程,做好骨干教师培养工作。
“铺路子、架梯子”——实施好名师工程,做好名师培养工作。
(3)遴选组建青年教师卓越团队。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主要成员,组建一支结构合理、学科配套、数量足够、水平较高、业绩较好、适合学校发展、满足“三新”改革需求的青年教师卓越团队。
(4)建立适应“三新”改革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三新”改革,在实践中落实“三新”要求,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高中三年教学进度,抓好“入门课”“常态课”“优质课”教学,将“三新”要求融入课堂,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课题研究需要达到哪些目标
按照计划,课题于2024年9月结题,结题时候力争实现两个目标
一是,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努力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1)推动“三新”改革,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三新”教学模式。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具有县中特色的教师素养提升路径。
(3)成立名校长工作室,建立完善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实效。
二是结题鉴定目标
本课题计划通过两年实施,到2024年9月能够顺利结题,并经鉴定达到“良好”等次。根据《安庆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管理办法(2022 修订版)》“良好”等级须符合以下条件中任意三项(“六选三”),印发的材料中有,不再赘述,对于我们课题组来说,我们力争在近两年中形成以下成果:
主体内容与研究选题密切相关,在相应专业领域
相关成果在市级及以上论文(案例)等学术性成果评比中获得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国家级三等奖)不少于
相关成果在市级及以上论文(案例)等学术
与研究选题密切相关的教师、学生的实践性成果(如教师教学比赛、学生成
有经实践验证的、研究质量良好的独立物化成果(出版的专著、鉴定合格的校本教材)提交;
“结题报告”中对理论成果有明确的、清晰的、预期推广效果良好的提炼,且从过程性研究佐证材料中可以看出其实验结论的获得具有良好的科学性。(注:系暂行标准。依据“管理办法”及有关文件进行的例举式具体化。)
我们预期形成以下成果
(1)教师在市级以上优质课评选中获得等级奖3人以上;
(2)在市级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奖不少于3篇;
(3)在有正式刊号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不少于1篇;
(4)编印成果汇编一本,主要是课题研究的过程性、佐证性资料等,一般不超过
(5)撰写结题报告1篇,研究总报告必须科学严谨、体例清晰、重点突出、语言规范,注重对理论成果的梳理与提炼,字数一般为5000-10000 字。
四、大家各自需要做哪些事情
关于人员分工,我和朱校长多次商量,考虑大家的工作实际,本课题实行开放式管理,除核心成员外,其他成员可进可出,最终名单以结题时考核为准,实质性开展课题研究并按照要求提供研究成果的作为课题组成员。
目前提出的人员主要集中在教务教科政教,课题研究的工作也是自己手上当前正在做的工作,比如教务处的选科走班、政教处的班主任队伍建设、教科室的教师培养。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教研组长,主要工作也是安排好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的也很明显,将课题研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以研究的姿态开展工作,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在成长中成才。
最后,再次教研室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指导,感谢前期课题组老师为所做的辛苦努力,希望我们一起合作很愉快,研究有成效。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