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门望族是如何形成的?

(2020-05-20 21:19:49)
标签:

名门望族是如何形成的

《“太和春”后裔缅怀

分类: 家庭家族

名门望族是如何形成的?

——读《“太和春”后裔缅怀集》有感

名门望族是如何形成的?

这几天,我一直在看徐敬宾先生送我的一本书。徐敬宾先生和我是忘年交,他是1936年出生,今年已经84岁了,退休前是潜山县农委纪检组长、农广校校长,退休后热衷于关工委、族务等公益事业,我也是因为族务与他相识的。

徐敬宾先生送我的这本书一看名字就知道,是一本家族的回忆录——《“太和春”后裔缅怀集》。太和春是徐敬宾先生爷爷经营的中药铺名字,书中记叙了徐敬宾以上两代到以下两代,加上自身一共五代人的故事。我在感叹徐敬宾先生在80多岁还有恒心毅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意外,更为书中呈现的家族文化所吸引。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名门望族是如何形成的。从书中,我逐渐找寻到了答案。

形成名门望族需要有优良的基因。我自己是教书的,我很清楚,基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如果遗传基因好,孩子读书基本不怎么费劲。相反,孩子读书成绩就会很纠结,尤其是理科。这点在徐敬宾家族得到了体现,徐敬宾祖上就是经营中药铺的,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其后代大多上了大学,甚至有上清华大学的。徐敬宾的外公家是地主,妈妈基因也很好,舅舅大多在国外。

形成名门望族需要有殷实的家底。我自己教的学生当中也有很多成绩很好,考的大学也很好,但是发展很一般。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没有好的家境。刚参加工作就需要面对买房子、结婚等方面经济的压力。试想,如果一个人老是想着如何赚钱养家,他怎么可能在工作上有突出表现。几块钱可能就让他丧失了判断。徐敬宾家解放前经营中药铺,解放后经营邮政所,虽然谈不上是富豪,但是基本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形成名门望族需要有良好的教育。这里的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还要有家庭教育。以前的学校教育是奢侈品,不是所有人家的孩子都可以接受教育的,不少女孩子就是因为没有接受学校教育而终身生活在农村。徐敬宾家族男孩大多接受了学校教育,并上了大学。现在孩子都有机会上学,但是也有少数孩子读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可能与家庭教育有关。在这本书中,随处可见徐敬宾家族重视读书的影子。为了读书,步行60多里的山路,即使是下雨,父亲就是步行送也要把孩子送去读书。一路上教育孩子要克服眼前的困难,这种现场教育,以身示范,没有哪个孩子会不为所动。

形成名门望族需要有精神追求。虽说形成名门望族需要物质,但是不能追求物质,相反需要有精神追求。团结是第一位的,徐敬宾父亲194230多岁就去世了,当时母亲才29岁。母亲出生地主家庭,按道理说可以重现选择,但是坚持一个人带着徐敬宾兄弟二人抚养成人。徐敬宾的叔叔继承中医世家的技能,在怀宁经营中药铺,撑起了家族的重任,以至于整个家族分而不散,相互帮衬,直到1976年以后,时代变化,孩子成人。即使现在,单纯从物质上看,徐敬宾家族也不是特别有钱,但是能够赢得大家尊重,在于他们奋斗中所表现出的精神。但就是徐敬宾本人退休以后出了8本书,去年在83岁高龄还举办了个人极限邮照展览就很了不起,他按照邮票的景观到实地拍摄一张极限接近的照片,然后盖上当地邮戳,形成了邮票、照片、邮戳三合一的极限邮照,积累了上千张,吸引全国各地邮友到潜山来参观。

我以前都很佩服梁启超家族、无锡钱氏家族,觉得他们很了不起,望尘莫及。读完全书,我觉得“太和春”同样也是了不起的家族,具备了名门望族的特质,相信徐敬宾家族一定会越来越兴旺。读完全书,我也深深体会到英国的那句谚语:培养一个富豪或许一个之间就可以了,但是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我以此为努力。(徐维2020/5/20

名门望族是如何形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