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寨中学品格教育成果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8-04-22 10:49:05)
标签:
野寨中学品格教育成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分类: 公文讲话 |
野寨中学品格教育成果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近日,从省教育厅获悉,野寨中学教师徐富贵主持的品格教育成果《“德育微行动”提升学生品格的实践与探索》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这是我县基础教育首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
该成果针对当前品格教育普遍存在的以知代行、以说代教等不良现象,创新品格教育模式,以知行统一为目标,以活动教育为原则,以诊断发现学生品格发展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设计、开展系列“德育微行动”来解决问题,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中央及省市电视台均给予了报道。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必须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和时代精神,发展素质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必须围绕解决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未来挑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措施,经过实践检验,使问题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破解,对于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效果显著,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徐维)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名单 | |||
排序 | 成果名称 | 申报人 | 单位 |
1 | 基于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普通高中“七彩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
陈 |
合肥市第一中学 |
2 | 本真性数学课题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许晓天、张永超 | 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3 | 高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李新义、刘邦奇、渠雷雷、肖 |
蚌埠第二中学 |
4 | 安庆市(国家级实验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究 |
孙 |
安庆市教学研究室 |
5 | 基础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 武宏钧 | 阜阳市铁路学校 |
6 | 数字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推广 | 朱成东、郑文年、马善恒 | 淮南市教研室 |
7 | “四位一体” 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实践探索 | 芜湖市电化教育馆 | 芜湖市电化教育馆 |
8 | 教育信息化中的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 |
方其桂、冯士海、张 |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9 | 区域化推进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 辛治洋 | 安徽师范大学 |
10 | 依托名师工作室促进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
赵剑峰、徐贵亮、夏东平、何学保、苏 |
淮北市第一中学、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阜阳市城郊中学、安徽省怀远县第一中学、砀山县红旗中学 |
11 | 学习型课堂的理论、策略与评价体系 | 郭应曾 | 马鞍山市教育局 |
12 | 开发生活资源优化物理实验的实践与应用 |
张 |
阜阳市第十八中学 |
13 | 小学写字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 |
胡晓燕、张德银、梅德刚、彭 |
滁州市教育体育局 |
14 |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李孝诚、闫先进、雷 |
淮北师范大学、淮北市杜集区实验初级中学 |
15 | “森林课堂”研发与有效实施的实践探索 |
陈雪梅、李 |
合肥市教育局、合肥市包河区教体局 |
16 | 课堂阅读教学与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相关程度研究 | 王德美 | 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17 | 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殷世东 | 合肥师范学院 |
18 | 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及其有效实施的研究 | 陈明杰、王金娥 | 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19 | 以学业评估分析报告为载体推进发展性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
李 |
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20 | 基于微课的中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 胡学平、张先义 | 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马鞍山市教科院 |
21 |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与评价 | 赵清林 | 淮北市濉溪中学 |
22 | 高中生物教学中模型构建活动的实践探索 |
钟能政、雕 |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合肥九中 |
23 | 普通高中开展全员“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践探索 |
王 |
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 |
24 | 畅言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与初中数学有效融合的实践探索 | 卫德彬 | 合肥肥西县上派初级中学 |
25 |
康教结合 |
袁玉翠 | 芜湖市培智学校 |
26 | 《高中生活 从这里起步》——基于习惯养成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 | 杨明生 | 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 |
27 | 构建小学语文“自然高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 陆常波 | 铜陵市瑞龙小学 |
28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小学体育教学机制系统研究 | 胡亚明 | 芜湖市教科所 |
29 | 高中政治基于目标的问题探究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 张作真 | 滁州市教育体育局 |
30 | 利用团学组织创新育人机制的实践探索 |
陈文贞、舒兴庆、陈 垚、郑 |
安庆市第一中学 |
31 |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研文化——芜湖市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 李文波 | 芜湖市教科所 |
32 |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实践探索 | 司擎天 | 马鞍山市外国语学校 |
33 | 基于“以课领训”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圈” | 胡来宝 潮道详 张 萍 林盛华 许红莉 万慧玲 | 黄山市祁门县教师进修学校 |
34 | 历史情境教学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
何 |
安庆市第二中学 |
35 | 小学美育课程的创新与实践 |
王卫东、郭 |
蚌埠市龙子湖区教体局 |
36 | 片区联动, 微赛异构 ——促进城乡青年教师成长之“团队奋进”教研实践研究 | 董建功 | 芜湖市教科所 |
37 | 自制实验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
程 |
宿州市第二中学 |
38 | 彩虹桥:应用网络技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阳光成长的研究与实践 | 安庆市宜秀区罗岭中心学校、安庆师范大学、安庆市宜秀区教师进修学校 | 安庆市宜秀区罗岭中心学校、安庆师范大学、安庆市宜秀区教师进修学校 |
39 | 促进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研究报告 | 王先如 | 六安市梅山路小学 |
40 | 开展数学写作活动,培育中小学生科研素养 |
王 |
安徽省滁州中学 |
41 | 博雅学园:小学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探索 |
陈 |
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教育集团 |
42 | 高中古诗文“声情”教学法的实践与推广 |
桂 |
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
43 | 对口支援新疆高中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 马鞍山市当涂县第二中学 | 马鞍山市当涂县第二中学 |
44 | 名著阅读资源的应用在农村学校的实践探索 | 王家良 | 阜阳市颍上县教育局 |
45 | 淮河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地方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 | 罗时新、马之先、陈俊民、王昌成、吴徐汉、王云 | 蚌埠市教科所 |
46 | 小学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
张邦业、汪 |
安庆太湖县新城第二小学 |
47 | 依托传统项目学校培养排球后备人才的研究 | 瞿福焕、王良文 | 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肥第四十八中学 |
48 | 聚焦思维品质的高中英语阅读LIC教学模式 | 吴昭和 | 铜陵市枞阳中学 |
49 | 小学数学基于“综合与实践”的“四能”培养 | 俞洁文 | 马鞍山市山南小学 |
50 | 通用技术实践教学自助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 黄志山、王新齐 | 亳州一中 |
51 | "德育微行动"提升学生品格的实践与探索 |
徐富贵、林斗宏、程金豪、杨华满、徐 |
安庆潜山县野寨中学 |
52 | 基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 |
陈 |
淮南一中 |
前一篇:比喻:错误与修理
后一篇:近期感悟一组(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