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结题报告:良好班集体建设

(2014-12-11 23:42:35)
标签:

课题结题报告

良好班集体建设

分类: 学生教育

安庆市2013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重点专项课题

良好班级集体精神的培育策略研究(AJZT2013—36”结题报告

良好班级集体精神的培育策略研究AJZT201336课题组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1课题是市教研室孙彦、江龙林主持的省级课题《班主任工作创新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

由安庆市教研室孙彦、江龙林同志申报的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班主任工作创新的实践研究》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立项课题(项目编号:JG12051)。课题总课题组研究骨干由全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究与指导中心领导成员组成。为使课题研究效益最大化,总课题组面向全市公开征集子课题(市级重点专项课题)研究单位和个人。我校作为省级示范中学,德育工作具有良好的基础,组织申报了这一专项课题,于2013年元月获准立项。课题名称是:良好班级集体精神的培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是:AJZT2013—36

1.2培育班级集体精神对农村中小学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网络、电视、手机等传媒工具飞速发展,特别是简单线性的教育管理,在一定程度造成了班集体精神的缺失,很多学生合作意识差、责任感淡薄,但问题的出现还没有引起大部分教师的充分重视,特别是农村中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更是忽略了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很多教师感到茫然和无奈。从发展的观点看,本课题的研究有着一定的适时性,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1.3培育班级集体精神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学校的一切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主要通过班级进行,班级德育构成了学校德育的基础和主体。这个基础和主体的状况如何,决定着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优劣,而班级精神的培育对班级德育工作水平高低有决定性意义。

现代德育理论认为,德育主体的现代化是德育现代化的核心,作为德育发展主体的学生,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不仅在于其学习和掌握了多少道德知识,更主要的是其能够将多少知识内化为品质、外化成为行为,实现知行统一。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道德知识的主动建构和能动内化是德育主体现代化的主要因素,而这更多地需要依靠班级精神的培育和感染来推进和实现。因此,班级精神的培育是德育工作中具有重大价值意义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呕心沥血,辛勤劳动,形成了许多研究成果,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是,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如何构建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背景下的德育工作体系,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仍然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和努力探索。本课题正是要探索一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2 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133——201412月,历时近两年,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20133月):制定课题方案,成立课题小组,研究文献资料,构想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2、实验研究阶段:(2013.42014.11

1)班级集体精神教育状况调查;

2)班级集体精神的基本特征与建构条件研究;

3)班级集体精神培养的基本方法途径与策略研究。

3、总结阶段(201412月)

1)研究成果展示。

2)撰写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报告。

3  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与最终成果:

研究阶段及主要任务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准备阶段

研究课题方案

开题报告

林斗宏  徐维

研究阶段

相关论文及中期研究报告

文本

林斗宏 陈青林

最终研究成果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2014.12

论文集

文本

林斗宏  徐维

2010.12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文本

林斗宏 陈青林

  4 课题研究的取得的成果及结论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活动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其根本目的是更有效地教育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快速成长,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因此,班级活动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活动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 课题研究的收获与体会

经过近两年的课题研究和实践,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自身成长,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使教书匠逐渐转变为学者型反思型的教师。但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深地感受到:

1、班主任的教学观念要更新,科研意识有待增强,科研能力有待提高,还要重新学习很多新的教学理论,更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班主任除了要熟悉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外,还要不断摸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改变自己已经习惯了的教学行为。

2、班主任的职业角色要有变化,要从单纯的传授者变化成既是传授者又是组织者、参与者、出谋划策者、鉴赏者、同时也是收获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可能都是万事通,学生不见得都不如教师,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虚心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

3、班主任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特别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这包括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会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会获取信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焕发出更大活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选择殡仪馆
后一篇:月考以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