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对减负的理解(原创)

(2006-12-25 10:53:38)
分类: 学生教育

 

浅谈对减负的理解

 

  “什么减负,你看我们的作业,还不是和以前一样吗?该加班的不还是要加班吗?”这是一位中学生接受笔者采访时所说的话。

对中小学生实行减负在宜城已经两年多了,为什么还会出现“减而不负”的奇怪现象呢?笔者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大学生,认为出现的原因主要是部分老师、家长和学生对减负的理解有失偏颇。

说到减负,不少老师、家长便担心:课程少了,作业少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够保证吗?孩子的学习成绩能够提高吗?而学生自身呢?则认为减负就意味着不做作业,老师家长在布置作业就是“违法”的,即“无负”论。

其实不然。

中央提出减负是指减出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过重负担,希冀通过此种方法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充分的发展自我、展现自我 ,从而实现实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减负的实行是与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一脉相承的。更确切的说,它是对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出的一种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它要求教师加强教法的研究。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组织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负担的轻重。倘若一个老师仅凭一支粉笔一张嘴、三尺讲台两本书(教本、教参),日复一日,年年岁岁,方法传统老套,满堂灌,一言堂,学生连思考质疑的时间都没有了,作业也只有放在课外进行,学生学习的负担又怎能不重呢?可以说,教学方法不当,花的工夫多,事倍功半,甚至犹如南辕北辙,用的时间多,离既定目标越远,徒劳无功。而采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因人而易,就会大大减轻学生负担。比如说,同样一节课,若适时辅以多媒体,其容量就会大大增加,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它要求学生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在学习时要提高学习效率。众所周知,学习不仅有规可循,也是有法可依的,学习时要勤思善学,就能够变“苦学、死学、难学、学会”为“乐学、活学、易学、学会”,这样不仅省时省力,事半功倍,而且会使这种学习方法上升为一种能力,指导以后,终生收益。反之,方法不当,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久而久之,就会变成“读书死”,钻进死胡同,学习负担就会大大加重。笔者曾经经历高三总复习。在此期间,老师天天讲,学生天天练,这其中不知有多少重复内容。倘若抽出典型,精讲精练,岂不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因此,笔者认为减负不是无负,也不是减而不负。它是在学校、家长为求高分和升大学对学生不断施压,从而造成学生过重心理压力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模式。理解了这一点,我想,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就应该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学研究上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