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造耕地破解燃煤电厂碳中和技术难题
(2025-05-16 13:26:35)【原文链接】用人造耕地破解燃煤电厂碳中和技术难题
——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
导
文章分析研究近40年CCS技术进展史,指出燃煤电厂碳中和的关键在于资源化利用烟气余热与CO2。通过系统研究地质时期大气CO2浓度演化规律,发现近6亿年以来地球大气CO2浓度波动变化的驱动力在于植物光合作用净初级生产力(NPP)及其强化移除大气CO2之负反馈机制(CDR)。基于此,提出资源化利用烟气“水热碳”创造“农业碳汇”的解决方案(CCAS),即师法自然CDR负反馈机制,通过人造耕地与植物工厂等气候工程手段(GE),把对气候变化“不利”的电厂烟气水分、余热、CO2等环境条件转化为对植物生长“有利”的资源,把烟气CO2转化为NPP有机碳。该方案是一种既能应对气候变化又能促进经济增长且环境友好之“低成本GE技术”,亦是“新质生产力”概念的范畴。
本文引用信息
陈有鑑.用人造耕地破解燃煤电厂碳中和技术难题——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5,38(4):41-52.
章节目录
CONTENTS
1 近40年CCS技术进展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2 近40亿年大气CO2迁移转化与循环过程
3 近6亿年大气CO2浓度波动变化规律
4 探索“农业碳汇”路径资源化利用烟气CO2
5 用人造耕地破解燃煤电厂碳中和技术难题
6 守正创新有中国特色碳中和理论
7 结果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