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新疆(廿七)——喀什老城印象

(2022-07-11 10:35:33)


去往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我们需要在喀什办理边防通行证。因此,来回要在喀什停留几天。一到喀什,我就迫不及待地去了老城。喀什老城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区,既不像江南水乡小镇那么婉约也不同北方古城那样雄浑,它却给人一种莫名的亲近感。喀什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宽宽窄窄的街巷呈现一统的泥土色调,但几乎没有哪条街道或小巷是一模一样的。古城内的民居高矮不同,风格各异,看似杂乱却又整齐有序。漫步喀什老城,所见所闻充盈着人间烟火气,一种神奇的旧日时光流淌在步履中。

我在老城穿越,不放过每一条街道,走着走着竟然有一种恍惚感,像是走进一个硕大的民居博物馆。这里是维吾尔族人的集中居住区,你看,一家院子里的老人正在浇花,调皮的孩子们在老人身边戏水;端坐街头的一对耄耋夫妇交头接耳闲聊着,旁若无人;一位少年放开双手坐在自行车上飞驰;乐器店的店主正弹奏着都塔尔,音色柔美且律动强烈,民族工艺品作坊内叮当作响的敲锤声不绝于耳。一座庭院门前,几个留着白胡子的维吾尔族老人坐在门前的小木条凳上说说笑笑,不远处街面儿上,几个半大的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着滑板,还有街头巷尾那些头戴小花帽的男女老少、身着民族服饰的长辫子姑娘,颇具特色的各式店铺……一种浓浓的异域风情让人沉醉,这便是喀什老城。

有人说,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古城不算到喀什。喀什,古名疏勒,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西汉时期名为埃斯科赛尔城,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风云,城池不断变更,现存的喀什老城也有数百年的历史。大部分老民居都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维吾尔族传统建筑,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也是维吾尔民族文化的传承。对当地人来说,喀什葛尔(旧称)的灵魂在喀什老城。确实,漫步老城,你会发现浓郁的伊斯兰风情,独具特色的塔兰奇建筑风格让你融入在西域情调的欣喜中不知归途。错综复杂的街道巷弄,长的有近千米,短的巷弄只有几十米,穿行其间,感受当地的建筑特色和少数民族风情,探寻古城的来龙去脉时常让远行者在晕头转向,一不小心就走入了死胡同。远道而来的人可能不会想到前行的方向取决于道路铺就的砖。老街巷道铺就的砖块是有讲究的,比如砖块斜着以“箭头”式排列向前,代表前方的路是通的;横着的长方形砖块,说明此路前面不通;六边形砖块,告知你可以通往古城的主干道……若不了解这些,就犹如进入迷宫半天走不出来。

偶尔驻足一户人家的院门前,两条巷道相接处跨街架起的一间小楼,门廊内外,几分古朴与幽深。穿着绣花长裙的大姐抑或头戴绣花方帽的维吾尔族兄弟会对你点头微笑,经过翻新的一座座两三层的土木结构小楼,用蓝、黄、橙等视觉冲击强烈的明亮色彩装饰,一个不大的院子种满花草,有无花果、有葡萄藤、还有爬墙虎,藤蔓攀爬至墙面屋角,孩子们在绿茵茵的院子中嬉戏玩耍。有些房屋的墙面还用红砖砌出了维吾尔族特有的图案,尤其是那些木制门窗,方框的、圆形的、拱形的、带花边的、不带花边的,无不显露出独具一格的特色。每一栋房子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扇门窗看上去都像是一幅欧洲风格的油画。盆景、花卉与建筑物的廊柱、木雕、挑檐上的各色花饰交相辉映,即便是盛夏时分,也给人幽静清新的凉爽。

“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这里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让人惊叹,作为三大宗教、四大文明的交汇点,老城的底蕴不言而喻。早在两千多年前,它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是东西方贸易经济的交通枢纽,文明在这里碰撞和交汇。2100多年前,张骞就对喀什作了最早的文字记录。张骞所到的疏勒城(喀什),那个时候已经颇具规模,俨然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国际市场。“疏勒国,有大城十二,小城数十,其都城方五里。”自魏晋南北朝至隋代,这些记载告知人们喀什古城的规模有多大。

古城的西部的艾提尕尔清真寺是喀什古城重要的地标建筑,也是中亚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清真寺的左侧有一条街,名为吾斯塘博依。这条千年历史的老街,以制作和销售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品而闻名于世,维吾尔族手工艺品的商铺比比皆是。那些代代相传的乐器、旋木和铜器等手工作坊和裁缝店,铁铜银匠叮叮当当地敲打声,缝纫机嗡嗡地转动声,乐器的弹奏声、商贩的吆喝声,还有从附近清真寺传来一二声阿洪的祷告声,让远道而来者摩挲到这里千年的脉络,和谐宁静的慢生活节奏显示着这里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满足感。

买买提的百年茶馆位于吾斯塘博依路和库木代尔瓦扎路的交汇处,数百年前起,这里就一直是喀什老城最热闹繁华的地段。据介绍,这家百年老茶馆是喀什目仅存一家的百年老茶馆,见证了喀什百年来的变迁。从早上10点到晚上的11点,不管什么时候去,客人都不少。如今这里成了网红地,游客纷至沓来。看着进进出出的人流,不难看出里面已经是“高朋满座”了。拿着相机站在楼下,我发现这是一幢具有维吾尔族风格的两层建筑,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整个茶馆从外面看是孔雀蓝色,雕梁画壁、圆拱形的屋檐,装饰精美颜色鲜艳,仅从这外形和颜色看就可以洞悉它浓缩了喀什好几代人的美好记忆。从窗户可以清晰地看到茶客们或盘腿围坐于土炕上随意地聊着天儿;或有人拨弄一下茶馆的某一种乐器;或临阳台而坐,静静看着街上人来人往。站在茶馆前,仿佛时间就停住在这里,停在了百年前。作为丝绸之路上留存下来的文化遗迹,老茶馆延续着古老的故事。

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喀什城门上,古老的开城仪式每天依旧。一位穿着长条格子长衫的老人,头戴小花帽白发灰须,在城门口跳起维吾尔舞蹈,接着身穿古装铠甲的守城护卫打开城门,然后站立在大门两旁,随后身着民族服装的维吾尔族少女们翩翩起舞。身临其境,浓郁的异域风情承载着古韵夹带着历史仿佛让人感受到了电影画面里似曾相识的过往。就在这乐舞婆娑中,喀什人、来喀什的游客开启了新的一天。

喀什老城是多彩的,无论是其历史魅力,人文艺术,还是那种独特的异域风味,都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文景观。孑孓在喀什老城,看得到的历史、看不到的过往以及土木、砖木结构的民居都像是一本厚重的书籍,记载着千百年来风风雨雨的沧桑巨变。浓郁的民族风情、璀璨的文化底蕴在这泥土本色之间承载天道接纳地气,蓬勃着无限生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