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射俑
立射俑(二号俑坑出土)
这批立射俑均出土于二号兵马俑坑东北角的 弩兵方阵内。其装束和姿态基本相同,都是不穿铠甲的轻装步兵俑,造型准确,形象逼真。其姿态是:左足向左前方斜出半步,双足成丁字形,左腿微弓,右腿后绷;左臂向左侧半举,右臂曲举于胸前。头和身体微向左侧转,昂首凝视左前方。这种立姿当为持弩发射的预备动作。《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对陈音说),“愿复闻正射之道。陈音对曰:臣闻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右手发,左手不知,此正射持弩之道也。”文献与实物两相对照,基本吻合。从此俑双手的手掌伸张看,说明手里没有持弩,仅是作持弩的习练动作。其足法、手法、身法都合理合度,非常科学。反映了秦始皇时代的射击技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模式,并为后代所继承。
兵马俑的造型一般都是中央垂直,左右均衡对称,动作较小,缺乏曲线的旋律感。而立射俑是动态的写实,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是比较少见的杰出作品,那头微侧转,绷着嘴,鼓着劲,严肃认真的神情,和动作互相呼应,栩柯如生。反映了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雕塑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http://www.bmy.com.cn/images/lsy3.jpg
跪射俑
跪射俑(二号俑坑出土)
均出于二号兵马俑坑东北角的弩兵方阵中。此方阵共有跪射俑160件,位于方阵的中心。它们服装和姿态基本相同,都身穿交领右衽齐膝长衣,外披黑色铠甲,胫着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绾圆形发髻。均作蹲跪姿,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左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状。跪射的姿态古称之为坐姿。坐姿和立姿是弓弩射击的两种基本动作。坐姿射击时重心稳,用力省,便于瞄准,同时目标小,是防守或设伏时比较理想的一种射击姿势。
跪射俑造型的特征:上体笔直挺立,下部是右膝、右足尖及左足抵地,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感。甲片随着身体的扭转而流动,衣纹伴着体态的变化而曲转。种种富有韵律感的线条,烘托着人物的动态,使人物形象更有真实感。这些跪射俑的面容和神态各不相同,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跪射俑是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http://www.bmy.com.cn/images/gsy8.jpg
跪射俑(二号俑坑出土) 跪射俑(二号俑坑出土)
http://www.bmy.com.cn/images/gsy4.jpg
跪射俑(后视) 跪射俑(侧视)
http://www.bmy.com.cn/images/gsy5.jpg
跪射俑(二号俑坑出土) 跪射俑(二号俑坑出土)
http://www.bmy.com.cn/images/gsy3.jpg
跪射俑(侧视) 跪射俑(二号俑坑出土)
http://www.bmy.com.cn/images/gsy1.jpg
跪射俑头像(二号俑坑出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