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派武侠小说与红楼梦的神通之处

(2013-02-01 10:20:37)
标签:

曹雪芹

金庸

古龙

梁羽生

杂谈

分类: 文化思考

         新派武侠小说与红楼梦的神通之处

喜欢《红楼梦》的朋友一定会喜欢新派武侠小说,只不过她们自己不知道罢了。

喜欢新派武侠小说的朋友也定会喜欢《红楼梦》,只不过他们自己不清楚而已。

这个,和年龄无关。新派武侠小说被称为成年人的童话,而红楼梦的读者,可能更多是青涩少年。所以,读书的兴趣,只取决于对文学的爱好与否,读书的成就,只取决于对艺术的欣赏水平高低。

新派武侠小说,是继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后,第二个读者大群,奇怪的是,新派武侠小说和同样写侠义的《水浒》相通之处,却远远少于《红楼梦》,所以,喜欢新派武侠小说的人与喜欢红楼梦的人的交集,远远大于其它三大。

那么,新派武侠小说与红楼梦,有何神通之处?

 

一,      求真唯美

 

中国大陆近几十年来,由于假之横行,故而文字的功能与读者的追求,就纠结在了求真这个层次,向善与唯美这两个高于真的层次的需求,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严重稀缺状态,于是,人们对古之清代的红楼梦与远之港台的新派武侠小说,便如久旱之甘霖,雾霾之朔风。新派武侠小说用美之胜丑、特别是善之抑恶,满足读者,红楼梦则是通过丑对美之撕裂、恶对善之摧残,满足读者。

当人们对社会之假丑感到失望与无助的时候,退回大观园和走向江湖,都是避开身边的焦虑,在求真与唯美这两个能够满足内心渴望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片刻快慰。红楼梦这一句“假做真来真亦假”,武侠真功夫才能笑傲江湖,直击读者心底。

相反,《水浒》的贪官系数比现实还低,《西游记》的人物背景与现实同伴,《三国演义》的阴谋诡计被现实弱爆,都难以对读者形成冲击力和持久吸引力。

 

二,      文字优美

 

我是在读严歌苓时,才突然想到文字优美这个文学的基本要素的,这可能与我们长期接受毛体的暴力语言有关。

新派武侠小说三大家中,古龙已经独创了“古龙体”,金庸的文字整体上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梁羽生之古典文学修养在其作品中的诗词、人物与地理环境中的无时不刻的体现,都直追古典中的经典,而他们对现代其它艺术形式的熟稔,如金庸对电影的画面艺术的修养、古龙对现场气氛的把握,供职现代媒介的梁羽生对读者阅读心理的洞悉,都能够通过优美的文字逼近极限地表达出来并被读者感受,这与红楼梦在古典文学中的高度是遥相辉映的。

 

三,人物关系复杂但脉落清晰

 

人物性格刻划描写非常好。红楼梦中,作者把人物性格分为两大类,但并没有在林与薛两人身上写尽,而是用其它人来丰满之。四代人、正册、副册、副又册、下人、外人等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对峙”系列,最后让林与薛两个艺术形象,趋于完美、各抵顶峰。但这种高峰却又不是高不可攀,更不是“一览众山小”,众人物是“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无限风光,绵延不绝,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又表现出他倚伺的主人公的性格复杂性与多面性。

所以,红楼梦很好地完成了“双峰并峙、二水分流”的人物描写。但绝对不乱,也就是说,无论你怎么看,你都不会把睛雯从黛玉这边看到宝钗那边去。

在现代读者眼中,似乎钗胜于黛,但就作者及其艺术塑造而言,其实不然。黛玉的固有的个性与天赋的本质,是作者特别推崇的,而宝钗的“任是无情也动人”,却恰恰动了今日之人,这说明两个形象都是深入人心的。

新派武侠小说,则更是复杂,无论是武林众侠,还是一人笔下众侠,还是一本书中众侠,都是杂而不乱的。仅就一本书而言,如《天龙八部》,无论明线“北乔峰南幕容”,还是暗线段氏家族的爱恨情仇,无不人物关系复杂而脉落清晰。至于《鹿鼎记》,江湖、宫庭、武林、情场、邪教、寺庙、外墙等等多元交错,但人物关系分明,正像韦大人之七个老婆,那是一个也不重样的。

至于古龙笔下有八大系列,侠客香臭不一,美女千姿百态,但你记住的每一个,仍然是“小李飞刀,例无虚发”,绝不会发生花无缺是江小鱼的错认。

 

四,      高超的写作手法与艺术感染力

 

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和人物形象,不仅在于表达什么,更在于如何表达,正是在如何表达这个核心环节上,新派武侠小说与红楼梦都取得了精品的成绩。

所有的艺术形象的刻划,均有奋斗、成长与面对失败时的人物性格、心理特征,而红楼梦与武侠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牢牢把握住了中国文化的最大特征--中庸,这样,在他们写作的时候,很“收”,而不是让人觉得假。

金庸的十六部武侠,并非从《书剑恩仇录》开始就计划好了,他的射雕系列,更是在创《明报》之前后的忙乱时节,但是,由于他牢牢把握了中庸这个中国文化最大的特征,所以他就可以写的狂而有度,放而可收。大家都知道他在写天龙八部的过程中,因故去欧洲月余,期间由倪匡代笔,但倪匡把自己的好恶强加于艺术人物,就把阿紫的眼睛给写瞎了。这在金庸看来,就属于写“过”了,不符合他的中庸之道,于是后来费了很大的劲又写她复明。

金庸的其它艺术形象,也都包含中国文化的温润敦厚,能够做到引而不发,就像胡斐的那一刀,究竟是劈下还是没劈下?

红楼梦刻划的黛玉与宝钗,更是如此。究竟是钗黛合一?还是钗黛分离?有时候我甚至是觉得,后四十回,或许根本就属于神龙见首不见尾,因为作者一直含而不露,那条草蛇灰线,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或者就在那天尽头。

有研究者,始终在比较新派武侠小说中的武侠人物,究竟谁是武功天下第一,这恰恰说明,以三大家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作者,似乎像商量好了似的,不仅整个武林中无人可以独步,即使各自笔下的人物,也让你难分高下。

艺术人物的成长与成就,特别是人物的性格发展,通过一个个冲突,达到梯次升华,一个一个高峰,就在其中了。在这些冲突与高峰描写中,故事和人物都让读者享受了,这,是新派武侠小说与红楼梦的共通之处。

 

2013-1-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