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戴有话说”系列一(9.1~9.4)关键词:计划

(2020-09-04 11:32:56)
分类: 班主任周馈

亲爱的们:久别的周五见又回来了,你们和孩子看了整整两年,应该有些倦怠了吧?!但是,然而,老戴是个执着的人,还会继续下去的哈……“老戴有话说”系列一(9.1~9.4)关键词:计划“老戴有话说”系列一(9.1~9.4)关键词:计划“老戴有话说”系列一(9.1~9.4)关键词:计划

开学第一周,忙忙碌碌的,时间很紧凑,活动很丰富:第一次初三全体师生动员会,第一次周日班会,发新书,新加盟优秀团队的第一次班组会,科组会,备课组会,班级常规的要求和巡查,备课上课改作业,与少许同学交流思想并提出更高要求……“老戴有话说”系列一(9.1~9.4)关键词:计划

最少的一天是工作12小时,最多的工作16.5小时,这样的高强度工作连续了9天,每天都能保持活力四射的状态,这得感谢孩子们给我满血复活的正能量,早晨不到七点钟,教室里的学习氛围已经浓厚起来,静悄悄的。我轻手轻脚地从后门进入,俨然整个教室,只有我是个多余的人,没有一个孩子因为我的到来而改变原本埋头勤学的状态。课堂上,孩子们动静相宜,深受新加盟的老师们喜爱。每上完一节课,回到办公室的她们满脸的欣喜和满口的赞许,让原本身体疲惫的我早被心灵上的满足而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老戴有话说”系列一(9.1~9.4)关键词:计划“老戴有话说”系列一(9.1~9.4)关键词:计划“老戴有话说”系列一(9.1~9.4)关键词:计划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请放心,这个头开的特别好,我相信,2021回交给你们的答卷,一定是令大家满意的。

按照惯例,第一周是我们这学期的计划。

2020-20211801初三上工作计划

转眼间就进入初三了,看着学长学姐们再次创造了属于百外的新奇迹,无限欣喜的同时肩上更多了份责任。是他们,将百外的成绩更上了一层楼;现在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该如何将优秀进行到底?又怎样才能创造属于2021独属于我们更多更耀眼的奇迹呢?

我一直信奉“态度决定高度,努力造就实力,细节决定成败,心态决定一切”这四句话,索性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也就围绕此展开,又因为“心态”至关重要,所以放在首位。

心态决定一切(无论境况如何,必须拥有健康乐观的阳光心态)

进入初三后,对于一直严守规则、勤奋刻苦的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以前的学习模式,还是以前的学习状态,还是争分夺秒的追求卓越,似乎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模样。但毕竟是初三,毕竟成为了校园里的大哥大、大姐大,与初一初二还是会有些许的异样。

比如校园生活重心的转移。初一主要是熟悉校园、适应寄宿生活,在培养独立能力与共处能力的同时顺带着学习;初二活跃在校园重大活动中,舞台是孩子们展现自我、寻找光环的地方,实现自我精彩的同时顺带着学习;而进入初三,面临着升高中的现实,于是“分数”才是硬道理。开学后会发现,身处四楼的我们只能羡慕着楼下学弟学妹们的追逐打闹。操场上,我们还会羡慕他们自由自在、毫无压力、仅凭兴趣打篮球踢足球的纯真,而我们是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虽然我们很优秀,升学绝对不是问题,但终究我们不会放下“升学”这个话题,于是就有了压力。压力变动力,良性循环助成长;压力变阻力,恶性循环抑前进,所以每一个孩子首先要练就健康乐观的阳光心态。

比如学业内容的高度集中。初一初二每次阶段性考试,仅仅是一本书的量,有时耍耍小聪明、临时抱抱佛脚,还能侥幸地应付,甚至一不小心还混到个名列前茅;但初三的检测,是六册书的综合,是七门文化课的总和;而且之时的检测由单个知识点的积累变成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这些,都是新挑战。对优秀的学生来说,学得扎实都不是“事儿”;但对于过去两年积累并不十分扎实的学生来说则任重而道远。初三的学习氛围是:优生苛求无敌,压力倍增;后进生面对缺漏,艰难前行。此时此刻,悲观灰暗的心态,会选择就地躺倒;乐观阳光的心态,就会迎难而上。因此,到了初三,必须依靠阳光的心态奋勇之前,做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比如优质高中学位数不容乐观的现实。近些年为了教育均衡,出现了新名词“指标生”,指标生的录取比例高达总人数的50%。自主招生的针对性强,真正凭借考试分数上“四大”的学生比例在3.5%左右,也就是说200个学生中,只有7个同学才能上到“四大”,这是听起来让人骇人听闻的数字。不妨看看2020今年的中考数据:深中录取线433分,生地98分,综评A,语数英277分;深外430分,生地100分,综评A,语数英276分。总分460,最优秀的学生6门功课只能允许30分的错误,数字依旧让人惊悚,“一分一操场”就是这样残酷。既然现实很残酷,那么在追求的过程中一定要阳光快乐。

比如老师、家长乃至社会对我们的高之又高期望值。

比如疫情对我们心态的影响……

任何一个因素,都容易引发我们的焦虑。但别让焦虑左右我们的校园生活,立足当下,不要总想着未来,踏实了每一级台阶,还怕登不上山巅?哪有建筑工人不流汗?哪有夜晚不被蚊虫叮?每一次克服,都是一种挑战。只有在挑战中成长,成长的含金量才高之又高。而勇敢的挑战者,首先考验的是心态。

对自己不信任,那才是真的危机。努力做一个阳光之人,即便头顶着一块篷布,都会有十足的安全感。

态度决定高度(梦在,心在;心在,梦圆)

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有起点却无终点,没有最好却有更好。知识是个无底洞,越是金字塔顶端的人越觉得懂得少而亏欠的多。庄子在《养生主》中有这样的观点:虽生有涯而知无涯,只有竭尽全力才能丰富知识,才能提升自己推理能力,才能具备验证知识的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独特而符合客观规律的观点,在科学权威的解释下坚定自己的立场。什么意思?学习知识是个无止境的追求过程,只有敢于钻研,知识才能实现价值。有了知识基础,就能增强实践能力,创造社会价值,顺便成就卓越而伟大的自己。也就是说:学习知识必须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态度。

对于优秀的学生而言,要有敢于挑战“霸主”的雄心壮志。其实学霸和优生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挑战到底的态度。我想,既然能稳住优生的地位,说明对知识学习的能力毫无障碍,决定成败的关键要看有没有追求卓越、敢于挑战的态度。如若有心观察,不难发现,优秀的人绝大多数(排除身残志坚的勇者、天赋异禀者)都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之人,什么使然?就是拥有不断挑战、不断攀登、不断超越自己的态度。梦在,心在。

对于后进生来说,更需要敢于挑战、勇于挑战的态度。初一初二年龄小,认知不到位,一个不留神放慢了脚步,让自己落在队伍的尾端。进入初三后,队首的同学们昂首阔步向前进,队尾的你可能会压力山大心惶恐。怎么办?考验你的挑战力和意志力了。如果放任自流我行我素,结果是名落孙山空悲切;如果穷追猛赶跟上节奏,纵然气喘吁吁也能紧随其后。如若跟上了大部队的节奏,即便不能改变在班集体中的落后,然而结果还是欣喜的,水涨船高泥多佛大。梦在,心在;心在,梦圆。

成功者的成功,天时地利水到渠成;坎坷者的成功,难以置信不可方物,或许后者更让人啧啧赞叹。

努力造就实力(认清自己,找准方法,明确方向,坚持管理)

成败得失,学习能力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唯一因素,恒心、毅力、斗志、努力、梦想等只要在,屡试不爽。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说的就是这个理儿。然而怎样才能做到呢?总的来说需要: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用进步取悦自己,激发内驱力,一切皆有可能。

首先,给自己准确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与节奏,不要盲目崇拜、模仿别人的方法,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看清自己比羡慕别人重要。在集体大环境里,总有高地等级座次之分,不要因为名列前茅就沾沾自喜,毕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看到了“天外天人外人”,才会更加努力地接近他们,找到更为优秀的自己。当然,也不要因为短暂性的落后就妄自菲薄而自惭形秽。人最大的成功,是先做好自己,并不断地超越自己。认清自己,才能更好地挑战自己,在不断超越的量变中最终实现质变。无谓的自怨自艾或盲目自信,都是成功路上最可怕的绊脚石。只有努力改变现状,才能挖掘出更好的自己。

其次,进行强制性的时间管理。芸芸众生之所以普通,很多是因为缺乏对时间的管理。上课的时候,别人的讨论声总能吸引他,忍不住去掺和两句,于是单位时间的效率低;自习的时候,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惊动着他,禁不住看上两眼,于是单位时间的效率低;计划还没完成,但兴趣与无聊的所谓公关轻而易举地就战胜了计划,于是计划总赶不上变化,于是单位时间就没有了效率。缺乏强制性时间管理的学习,总能找到无数理由,如心情不好不适合学习,身体被掏空无力学习,考试没考好没动力学习,作业有点难没实力学习,运动体力透支先停下歇歇再学习,看同学不顺眼就不想学习,甚至雨天没有巧克力都能成为不学习的理由。时间就这么分分秒秒地溜走了,怎么办?对自己狠一点,一定坚守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都要雷打不动地执行,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苛刻的自己。请坚信:没有谁会无缘无故的成功,当下的一举成名天下知,能有几人懂得背后十年磨剑终成锋的艰辛?众人只看到成功时的光环与荣耀,有时甚至还不负责任地归结为“天才”与“命好”,殊不知背后曾流过的无数不再想坚持下去的泪水和艰辛的汗水。凡是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是因与果的必然。

再次,每日进步一点点,用点滴进步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对于优生而言,多一些横向比较,能促使自己不断迈向卓越;对于后进生来说,建议多些纵向激励性的比较,因为横向比较会因差距而容易被“伤”到。但无论横比还是纵比,目的均相同,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让优者更优,让后来者居上。

第四,让既定的目标成为你勇往直前的动力。咱班的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十分坚定且铿锵有力地树立“四大”的目标,因为我们都是实力派。当然,还有极少数同学目前还缺一丁点的火候,孩子,没关系,老戴跟你说:争取初三的每一次考试,在年级前进15名(这并不难),到中考时,一定胜券在握。正如前面所说,每日进步一点点,用点滴进步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不经意间你会收获一个无所不能的自己。

只要自己不打败自己,谁都打不倒你。

细节决定成败(夯实基础,追根求源,按部就班,拒绝瑕疵)

近些年中、高考的趋势明显,难题不多,难度不大,分数相对集中,仅凭分数很难分出个子丑寅卯来。就拿咱们2020的中考来说,深中433分,深外430分,高级、实验429分,七门功课只有4分的区别,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谁强谁弱,又怎能机械地以分数区分?再看咱们学校,432分和431分,仅1分之差,却有70位同学并列,正如老师们常挂在嘴边说的那样“一分一操场”。

简单的题本不该出错,但考试的时候却错了。自己总宽慰自己说:“不是不会做,就是粗心,下次就不会了。”可是,下次考试时又出现了另外的其它类似简单错误。哪里是粗心啊,其实就是做题的熟练度不够或掌握的不牢。亲爱的孩子们,没有人会对你的粗心报以同情心——所以,心无旁骛,熟能生巧。

总有审题审错的时候吧?是不是总安慰自己“太粗心了”?其实不然,根本原因是平时作业准确率不高,写作业的习惯不好,比如过程步骤总偷工减料,思维一“跃”,结果就“跳”,“分”就没了;页面书写总龙飞凤舞,狂草的“5”和“3”“8”的差别太小,于是方法正确结果错误;没有养成验算的习惯——所以,演算工整,按部就班。

平时写作业会做的题,考试的时候却做错或突然卡壳了,总怪自己一时大脑缺氧出现短路,其实是基本概念不清楚或只做题却没有真正领悟思维——所以,深挖根源,拒绝点拨。

所以再也不能用“粗心”作为借口了。

做题如此,为人亦如此,细节显修养。

编外的话( 将班级优秀习惯与规则传承下去)

1 传递正能量。公共场合的言辞就如同一块小石子,原本水平如镜的水面,被之一击必然荡起涟漪。所以集体氛围中,需要多些正能量的宝石,杜绝负能量的搅屎棍。

2 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恩父母亲人,感恩老师同学,感恩对手,感恩“敌人”,感恩未曾谋面但传递美好的陌生人人,感谢身边默默奉献却不曾交流的普通人,甚至感恩存在的每一个人。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3 做一个懂得良性竞争的人。竞争只有对手,没有敌人;只有奋进,没有诋毁;只有仰慕,没有怨恨。感谢你的竞争对手,只有对手才能让自己更加强大。

4 做一个令人喜欢、让人钦佩的人。有些人成绩优秀却不遭人待见,有些人成绩一般却朋友无数,有些人成绩较差却深得好评。其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你足够善良真诚,足够努力勤奋,足够友善体贴,足够宽容大度,时间会给出最公正的评价。

5 做一个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的人。(赘述多次,不再言辞)   

我的工作任务

1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争取为孩子们排忧解难,并努力营造学习氛围浓烈的班集体,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以身作则并时时用正能量引领孩子们的火车头。

2架设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新学期优秀老师的加盟,孩子们有个不适用的过程,老师也有熟悉孩子们的过程,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生命中的每一个遇见,都是前世既定的缘分,学会珍惜,懂得珍惜。

3班组老师间科学高效的协调者。到了初三的冲刺期,每一位老师都渴望能将自己的科目达到极品的境界,时间的分配,作业的适量,培优补差、查漏补缺的均衡等,尽全力做到天平的作用。

4家校合作共赢的牵线人。我会一如既往地秉承家校合作的原则,有问题,及时沟通,不遮着掩着,更不能放任问题自流。争取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当然遇到棘手问题,一定家校通力合作。

亲爱的家长们,我想对您说

1做孩子的朋友,真正换位思考。多些高效的鼓励,少些假托“我为你好”的言辞而挫伤孩子的自尊与剥夺孩子的选择权。不妨利用周末,与孩子来一次角色互换。让孩子成为爸妈,让爸妈当一回孩子。现在,角色互换。孩子:“妈妈,今天冷,不能穿裙子,必须穿牛仔裤,这样保暖。另外,把帽子戴上,别着凉。”其实妈妈今天要见一位重要的朋友,特别渴望穿自己看中的裙子,但今天孩子是主人,妈妈内心是奔溃的,好在只有一天,于是忍了。孩子:“妈妈,这件衣服不好看,穿这件拉风。”妈妈看着儿子的审美,甚是绝望,好在只有一天,于是又忍了。孩子:“妈妈,您平时练瑜伽特别棒,今天都是我的同学,来,给我的伙伴们撇个叉吧。”此时此刻的妈妈,想S的心都有。再后来,妈妈问:“我前两天新买的某V包呢,儿子你看见了吗?”儿子说:“妈妈,是褐色的那个吗?昨天我同学说,他妈妈可想要这个包了,于是我就送给他了。”妈妈一不小心脚没踩稳摔倒了,儿子接过话茬:“这么大人了,走路还摔倒,就不能看着点吗?”儿子说:“爸爸,您看隔壁家的李叔叔整日在家看书,你就知道看电视、玩手机,难怪您职位没有人家高,工资也没人家高。”简短的几句父母常说的话,当从孩子口中说出时,大人的自尊与愤怒莫名来袭。其实,父母此刻的心情,就是孩子在权威要求下最真切的感受。所以,我们不能总坚持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总说一不二,我们不能忽略孩子的情感和自尊。只有真的换位才发现,原来自己平时说的话真的遭人嫌弃。

柔软的舌头,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伤人。

2谨慎“内卷化”效应。“内卷化”效应是上世纪60年代人类学家吉尔茨提出的概念,它是指在某些特殊的局面当中,尽管每一个局内人都在努力争取自己的利益,但是这些人越是努力,造成的无谓损耗越大,大家的整体利益最终都没有得到提升,但劳动与疲惫却成倍成倍的增加。我想说的是:周末培训如果意义不大、可有可无,索性就停了。相同的知识一遍学会,不需要重复两遍三遍;同样的题型一遍弄懂,不需要不同老师的同款传授。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孩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周一到周五已经高强度地投入,周末需要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适度调剂。如果不是逼不得已或孩子自身的强烈要求,真没必要打疲劳战,劳逸结合才能高效。(当然,这仅是我的浪漫想法,别人家的都补,自己家的闲在家中,又怎能安心?我就是说说而已,唉,这就是典型的“内卷化”。)

3不主观臆断,耐心观察、多方沟通才不会出错。《吕氏春秋》里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孔子周游列国时,一次被困于陈蔡两国之间,饿了整整7天。弟子颜回好不容易讨到一些米回来煮。快煮熟时,孔子闻到香味,不由地抬起头,刚好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饭煮好了,孔子想试下看颜回会不会说真话,就说:“刚刚梦见先人了,这一锅米饭还没动过,先拿去供奉先人之后我们再吃吧。”颜回连忙说:“不可以,这饭已经被我吃过了。烧饭时,有些烟灰掉进去锅里,我用手捞出来,觉得丢掉可惜,便把弄脏的米饭吃了。”孔子恍然大悟,为自己冤枉颜回而感到非常惭愧。孔子犯了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意思是:我们很容易以自己固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偏概全,以点概面。很多时候,我们仅仅因为一个细节,就对事和人盖棺定论。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是冰山一角,事件的一小部分,而真相需要耐心观察、多方沟通才能知晓。

4 把握好言辞的度,不要逼着孩子叛逆。爱的时候,唠叨是甜蜜;不爱的时候,问候都是打扰。同样的一句话,第一次说孩子能心平气和地接受,第二次说孩子顾及您的威严而强颜欢笑,第三次说孩子开始略带厌烦的冷峻敷衍,第四次再说便有耐不住性子的急躁,如果还不停止,接踵而至的是气血翻涌和原地“爆炸”。所以亲爱的们,请小事幽默地说,急事慢慢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没证据的事不臆断地说……

结尾的话

最后,就引用孩子们最熟悉的龙应台先生的话来收结:“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带给你快乐。”

愿孩子们都能打起十二分精神,活出一百分的活力,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拥有辉煌的过去、灵动的现在和耀眼的将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