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安静的生活
(2024-11-10 15:42:58)
标签:
杂谈生活文化时尚 |
分类: 老年话题 |
回归安静的生活,回味可笑的晚年生活,谈不上很快乐,也谈不上不快乐,平淡却己知足。年龄越大就越喜欢安静。每天过着简单的生活,不想去打扰任何人,也不想被人了解,遇到不喜欢,话都不想说,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我的态度:时时可死步步求生,探索体验未知的自己,开心活好活着的每一天。
放平心态笑看晚年身边的人,本认为儿子蠢了点、做了不少错事。说一段三言两语的对话:一次大家(三个小家庭)去沿海旅游,回来两三天后的一个下午,儿子从班上回来,很认真而严肃对我说“来!帮你重新认识一下自己”,“我问你,为什么第一天晚上去了女婿房间”,因为女儿去我的房间给你妈洗澡,我去哪,去你的房间?“你不会洗吗!为什么让她去洗?”……全是一般人难以启齿的话,大约一节课的时间,没一句人话,老妈多次制止不住。
当时我想像得出大人物怒斥,不知天高地厚无名小卒的场景,对大人物的声势和霸气学的有模有样有过之而无不及,拿着刚子砸桌子,发疯似的暴跳如雷!至今难忘那可笑的演技,感叹其用意!
“想要毁掉一个人,其实很简单,就是处处挑他的毛病,并且无论对错,全盘否定他的一切,只要你日复一日的重复这个动作,再好的人,把他变成神经病也是早晚的事儿,然后你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他,说他脾气不好,情绪不稳定就可以啦,这样不仅你从施暴者变成受害者,而且还能得到大家的同情和支持。想想这个场景熟悉吗?”
有人分析这种人的根源:“什么样的人会一直去挑剔别人的错误呢?尤其是对于关系比较亲近的人,越亲近越起劲儿。从心理学上讲啊,这类人首先他一定是在关系中需要去获得一种上位感,说白了就是我通过挑剔你毛病的方式,我找到控制你的感觉,来展现你不如我的一个状态,第二就是这类人一定是内在缺乏安全感的,他们不认同他们自己,所以他们把对于自己的不认同和拧巴,就投射给了周围的人,似乎别人不爽他就能很爽了一样。而这两种情况其实都是他们做人边界感不清晰的一个展现。所以应对这样的人,咱们一定要站好自己的边界,别怕得罪他们搞坏了关系,因为当他们挑剔你的时候,人家从来就没在乎和你的关系。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永远不原谅,并非是对仇恨的执着,而是对自身尊严的坚守。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和爱护,如果某个人连这一点都无法做到,那么或许我们就应该让他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时光的长河之中,不让其再有任何机会破坏我们的幸福和平静。”
听惯了儿子明里暗里的责怪“身在福中不知福”、“帮你重新认识自己”等言词,有人随声附和配合默契,有人欣赏帮腔劝说“儿子比你强,一切要听儿子的”。这些场景历历在目挥之不去。我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我,不与任何人比,这点自信始终如一。犟!变成屡教不改的代名词。
后一篇:一辈子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