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行不仅仅是一个在美景中伸展呼吸的过程,更多的是一种博采众长、积蓄能量的生活方式。
对我来说旅行和摄影是一对亲兄弟,他们常年结伴而行。行行摄摄中拍下形形色色的景与人。有鲜花盛放的骄傲也有落叶凋零的伤感,踩在脚下的是路,握在手里的是时光。跟我来吧,照片里不仅是风景,还有那美丽的光阴故事。
【穿越宋元寻宝泉州】利用微博向天下公布召集令,一时江湖风云骤急,各路旅游达人积极响应,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入选达人从全国各地齐聚泉州,上演了一处穿越宋元,寻宝泉州的穿越史诗大戏,永载史册,千古留名!
今有燕赵慷慨之士@路灯摄影@叶嘉先生@裴小墨结对成行,代表河北参与演出,上帝都,下泉州,历经磨难终于5月18日夜奔赴泉州古城,与众达人相聚一堂,把酒言欢,喝的是胸怀,谈的是天地,品的是风情,游的是历史!
不管去那个地方,一定要在当地的老街走走,也许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召着我,也许是浓郁的生活气息感染着我,也许是最地道的诱人的美食吸引着我,抑或是当地的小商小贩、街头艺人、修鞋搭补等吸引着我。又或者是来源于的记忆里,老县城那每天早上拆卸木板门开店的小铺子,熟悉的店伙计,弯曲的石板路,吸引着我。然而这种老街的风景在全国运动式的旧城改造大潮中,慢慢变成了历史。

在我的旅行中我的家乡天长古镇、平遥古城是保留比较好的,那种历史沉浸后的韵味日久弥新,回味悠长,置身其中你能真切的感受到我们骨子里原来是那么的传统,千年文化的血脉无声无息的在体内延续,在灵魂深处已经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泉州,小城,慢生活,木栅栏,庭院人家,可爱的小狗在看着我!向往这样悠闲淡定的生活!来到这里,才知道原来他们的生活是这么的幸福!
走在泉州街道上,想象着历史书里的泉州,就仿佛在看一幅长长旧旧的卷轴画,耳朵里轰响起历史上泉州极繁盛时期的声响,商船声,汽笛声,阿拉伯语,锡兰语,儒生的文言文官话,闽南方言,这是一个辉煌时代里名声曾经如此响亮的城市。
尘埃落尽,岁月留给泉州的是无数的古迹。在泉州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古迹,仅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4处。最集中的一处,莫过于涂门街,短短的两三里路,并立着文庙、清净寺和关帝庙,孔夫子、真主阿拉、关公三位圣人就这样比邻而居,和谐的并存了近千年。
中国人的崇拜其实很淳朴,因为心存善念,对每一位慈济天下,关怀世人的先人都可以奉为神灵,顶礼膜拜,焚香朝圣。闽南信奉妈祖,奉为海神,这一带到处都有妈祖庙,泉州天后宫是海内外现存妈祖庙中建筑规格最高的一座。自明代以来,凡是经泉州出使琉球和南洋诸国的使节,都要到此祭告,祈祷平安,香火兴盛已近千年。
泉州提线木偶形象结构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粉彩工艺,独具匠心,巧夺天工,泉州木偶头轮廓清晰,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当代木偶头制作,在师承的传统技艺基础上,更侧重于夸张与变形,尤为强调性格化和表现力,乃驰名中外的民间工艺珍品。
故居内大师给我们上演了精彩的木偶戏《钟馗醉酒》。 泉州木偶分为提线木偶(头像较大,叫做“傀儡戏”)和掌中木偶(头像较小,叫“布袋戏”)二种;表现者以提线的方法或以手指拨弄,使木偶活动如生。在所有的木偶表演中,提线木偶是最难的,几十根线不能缠在一起,还要让线下的木偶做出准确的各种动作。 在大师的手下,木偶能像真人斟酒、拿物、喜怒哀乐生动展现。不过与所有传统技艺一样面临着传承延续的难题,
“传统是好东西,我们要当镜子一样去看,但想保留继承下去,必须改革创新,否则观众不喜欢。”大师如是说。
木偶角色或是采用真发或是直接用樟木刻成发髻,有的还要植须,就是加上胡子,胡子的颜色有四种,黑色、红色、灰色、白色,胡子的式样有长的、短的、八字等,根据不同的角色搭配。女旦头都是采用真发做为发髻。
传承问题成为泉州木偶亟待解决的问题,泉州市采取了许多办法,比如走进课堂,让年轻人多木偶有直接的接触和直观的认识,引起大家的兴趣。此行,在泉州街头当地还设立了掌中木偶DIY体验区,看到小朋友认真的样子,我们对传统艺术的未来又充满了希望。

泉州自古有“泉南佛国”的美称。在泉州开元寺有一木刻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对联作者是宋代大学者朱熹,书写者是近代著名高僧弘一法师。历史上,泉州的佛教曾经非常兴盛。
开元寺作为泉州佛教三大丛林之一,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初名”莲花寺“。历代香火旺盛,高僧辈出,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拜上一拜,祈福世界和平!
雨中游开元寺,想那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方圆十里,罗纨如织。地净桌明,摆有香案,逐一敬之。恍悟,物换星移几度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帝王何在?庙主难寻,浪淘何物?功归谁家?

因为泉州与台湾的渊源,闽台缘博物馆是祖国大陆唯一的国家级对台博物馆。里边不仅成列泉州历史,也成列了大陆与台湾的渊源,可以让两岸同胞对血缘历史感同身受,从内心产生情感互动。
小城古今交融,既有深厚的文化传统,也有浓郁的现代气息。入夜,游走于泉州的小巷,各种时尚小店镶嵌其中,如珍珠散落在悠久的泉州大地,精致,动感,赏心悦目!
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美食充分代表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吃的是美食、品的是人情。作为古城,泉州不仅史迹丰富,建筑绝美,特色美食也很多。基本上,能反映闽南生活风貌的小吃,大多就扎根于此,不少品种已有百年历史。

清源山老子石像,由于它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实。生动逼真的造型,精美传神的韵味,夸张写意的线条,质朴淳厚的内涵,天人合一的意境,使这尊老君石像显得格外亲切可爱,充满令人心驰神往、百看不厌的魅力。
“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李小龙的功夫哲学就来源于老子,在下不才习武多年终不得其道,在老子面前秀上拳脚,望老子能指点迷津,助我开窍。
大海总是给予我们新鲜欢乐、宽阔胸怀和重拾生活的勇气。到海边去,去发现新鲜能量;到西沙湾去,去发现浪漫的故事!
崇武古城——一座为抗击倭寇而建的滨海石头城,是我国明初沿海60多座卫城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石城。在这里你可以聆听大海诉说的故事,遥想当年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慷慨悲壮,欣赏惟妙惟肖的“南雕”石文化艺术作品,还可以欣赏惠安女子精彩曼妙的舞蹈表演。
每当大浪时分,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象令人心荡神摇;而当那风平浪静的时刻,几星鸥鹭,三五帆点点缀在画一般的海面上,更令人赞叹大自然的造化。

站在崇武古城头,看到的是风景,感受的是历史!
面对碧波万顷的大海,连绵宽阔的、温暖细腻的沙滩,千姿百态的奇石秀屿,历经风霜侵袭的石城,抛开都市喧嚣和繁杂,寻一方宁静和自由。你可以选择静静的欣赏、幻想、思索,也可以在大海中搏击游泳,领略与大自然融合的乐趣。

达人们被这片海深深的陶醉了,着迷了,她们尽情的展示着自己,搔首弄姿,挑逗着那些色影之徒心里的恶魔,他们也配合这,毫不吝啬的按动快门,将靓影留存,将精彩驻足。

在这里,美丽的惠安女在等着你。美丽的惠安女跳着优美的舞蹈,将生活的元素尽情的在舞台上展示给大家。突然惊奇的发现一个妙龄惠安女酷似台湾女星大S,于是紧按快门,留下这难得的画面!

在崇武城倘徉,您可以看得见闻名中外的惠安女:黄斗笠、花头巾、银腰带、短上衣、宽裤筒,配之那精巧艳丽的头饰,可与蓝天白云相映衬,随大海波涛而起舞。俚语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安女的奇特风情,给古城风光增添了几分魅力,然而惠安女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以勤劳贤惠页著称。崇武一带的男子多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因而惠安女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开公路、修水利、洗衣服、补渔网、敬公婆,教子女,里里外外一把手,可称得上全能媳妇。

旅行是分享,是感动,是感悟,是重新审视自我的过程。在这个世界这样穿来穿去,将一世繁华看尽,超然处之。
走进泉州,历史的醇香突然又散发了出来,日久弥新……
我想就算回到家乡,身上也长久的留下了泉州的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