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抗日“小作”
1938年至1945年,郭沫若在重庆度过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阶段。在此期间,他写过大量的抗战文学作品,如小说《金刚坡下》;散文《银杏》;戏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等等传世大作。同时也写过不少哙炙人口的即兴“小作”如儿歌:
1943年,他创作了两首儿歌:
《燕老鼠》:
燕老鼠,夜夜来,像只飞机飞得快。落下伞,随身带。不怕高射炮,轰也轰不坏,飞来飞去多自在。
《鸡公小号兵》:
鸡公是号兵。清早就吹号。大家快醒来。太阳出来了。鸡公是号兵,中午又吹号,大家快鼓劲,太阳当顶了。鸡公是号兵,吹号吹得勤,不管风和雨,不怕热和冷。
两首儿歌,用文学手段折射现实。前者透过对自由翱翔于夜空的蝙蝠的描述倾诉了他对改善我国落后航空事业的殷切期望;后者则借公鸡拟人,寄托了对连队号兵的景仰。这些儿歌很快在儿童中传播,增强了孩子们抗战的认知和爱国意识。
又如作小诗:
1944年,中国抗日战争正处于关键时刻,为唤起民众的抗日激情,重庆说文社举办了“民族女英雄秦良玉遗物展”,郭沫若参观后,挥毫写下了《咏秦良玉》七绝四首:
(一)
石柱擎天一女豪,提兵绝域事征辽。同名愧杀当时左,只解屠民意气骄。
(二)
兼长翰墨世俱钦,一袭征袍万里心。艳说胭脂鲜血代,谁知草檄有金音?
(三)
平生报国屡争先,隆武新颁瞬二年。八月关防来蜀日,南朝天子又宾天。
(四)
萑苻满目咎安归,涨地胡尘接紫微。无复当年风虎意,空余白杆映斜晖。
四首小诗发表在小报上,但重庆各界人士却争相抢购,激发起众多男儿奔赴前线,英勇杀敌,为掀起全国抗日高潮起到了积极的鼓舞作用。
当前,在市场经济下的文人,为了赚大钱而不愿写篇幅短小的儿歌、小诗。这些人应当好好向郭老学习,继承大作家写儿歌、小诗的优良传统。
重庆江津东方红重齿公司<402263>
家属区1号楼503室
郑桂初
电话:023-3723176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