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IT法律评论 |
11月8日的英特尔公关部应该非常忙碌。
07:26。题为《英特尔涉嫌造假移动CPU 工程师确认为官方改装》的报道挂在了某门户重要位置。
10:05。在接受新浪网采访时,英特尔公关部王女士表示,由于此报道牵扯过多细节问题,因此正在与相关技术人员沟通,她还对报道的真实性表示质疑。
11:49。在接受赛迪网采访时,英特尔表示,质疑这一报道的真实性,即将就此发表公开声明。
12:51。英特尔公关经理刘婕指称“该报道把矛头直指英特尔业绩非常优秀的移动产品领域,其目的显然是为了打击英特尔在此领域的信心。”
刘婕同时表示,“报道无论从内容还是标题都是误导性的、不属实的”。 “英特尔从来不知道这位工程师是何许人,我们内部也没有这方面的信息……英特尔没有为这些处理器产品进行官方改动。”
14:29。英特尔发布声明,表示“英特尔一贯把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放在首位,并高度重视保护消费者权益。”
英特尔揭密事件真相?
英特尔既然打开了话匣就别想再轻易合上。
随后在11月9日的《东方早报》中,刘婕不否认这些被评测的笔记本电脑的CPU是英特尔的产品。但其同时表示,问题CPU肯定不是来自英特尔内部,而是源自个别电脑厂商的不规范操作。
接着她又为我们道出事情的部分原委,刘婕表示,在工业设计和样品制造过程中,英特尔确实会向电脑厂商和设计厂商提供少量的存在部分缺陷的工程样品CPU,但是英特尔公司是绝对禁止这些厂商将这部分工程样机拿到市场上销售的。
从“质疑”到“声明”经过“剖析”,事情基本上可以搞清楚了。首先,市场确实存在问题移动CPU。其次,问题移动CPU中有英特尔的产品。最后,英特尔确实向厂商提供过此类改版CPU。
显然,英特尔已经承认可能存在问题CPU,只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这和他们在11月8日的表态截然不同。
问题到这里本该结束,因为主要问题在PC生产厂商,英特尔只应为本次涉嫌造假CPU事件承担管理过失责任。但是,问题比想象的要严重。
将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一家本次被媒体曝光使用“改版芯片”的南方厂商说“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主要是四五月份我们需要的英特尔移动芯片缺货。英特尔就向我们提供了这种‘改版芯片’”。
事实上,早前芯片巨头英特尔也曾表示,今年12月份,用于低端PC的芯片组供应依然比较紧张,该公司代表Barbara Grimes表示,芯片组供应紧张状况将一直持续到明年年初。
可见该厂商所谓的英特尔芯片缺货的自白并没有夸大其辞。另外,如果该厂商所谓英特尔主动提供此类改装芯片并标注高性能芯片进行出售属实的话,即英特尔的改版CPU出售行为是故意的,那么,英特尔将涉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即可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而该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据前述厂商市场部一位陈先生回忆:“这种芯片的价格实际上甚至还要比原来的芯片贵一些,好像是4到5个美金”。
“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假冒行为,是该罪认定个关键。如果最后证明英特尔的改版CPU出售行为属于此类假冒行为的话,按照每个改版芯片4美元换算(约30元人民币),英特尔在中国市场只要提供了1667枚左右的此类芯片,那么,英特尔必定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且逃脱不了刑罚的制裁。
英特尔将更加伤“芯”
退一步讲,如果英特尔的改版CPU行为属于合法的话,那么,对于英特尔放任此类芯片在市场上流通而不履行对消费者的告知义务,这也是很伤中国消费者的“芯”。
在论及“AMD向中国政府赠送X86”时,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萧慕廉曾评论“AMD转让的是10年前的过时技术”。这种“过时论”本身已经很伤中国人的“芯”。
如今其更是在自己的CPU芯片上动手脚,然后再出售给中国用户,无意于在中国消费者愤怒的心口继续撒盐。
显然,英特尔在继续伤中国的“芯”,而且英特尔的假芯事件不排除会被纳入刑事追诉的范畴。
数据显示:今年十月份,在美国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零售市场,AMD公司处理器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49.8%,而英特尔公司的市场份额为48.5%。
如今,英特尔在美国市场已经逐渐败给AMD,如果其不能很好善后此事,不能给中国消费者以满意答复的话,那么,伤了中国消费者的“芯”的英特尔,最后只会令自己在中国市场更加伤“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