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粉文化

标签:
美食饮食米粉广西 |
分类: 人文思想 |
来到广西旅游,你不得不吃一种东西,那就是各种味道的米粉。广西人可能一辈子都离不开吃粉了,早餐、中餐、晚餐,甚至连吃夜宵都能以吃粉解决。最有趣的是,广西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米粉,并且味道一流,不同的米粉还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典故呢。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当地具有代表意义的米粉,绝对让你垂涎三尺:
1、南宁的老友粉:关于老友粉的传说很多,最流行的说法是:一个老翁每天都光顾周记茶馆喝茶。有一天因感冒没有去茶馆,周记老板便以精制面条,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等,煮成热面条一碗,送予这位老友吃。老翁吃后出了一身汗,病状减轻,故由此而得“老友面”之名。后来,经过世人的改良,就有了南宁市著名的老友粉。米粉中同样是加入蒜末、豆豉、辣椒、酸笋,不同的是换成了牛肉或是猪肉片,而汤水喝起来也是酸辣适中,生津开胃。
2、桂林的桂林米粉:桂林米粉也有自己的典故。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派屠睢率50万大军征战南越,紧接着又派史禄率民工开凿灵渠,勾通湘江、漓江,解决运输问题。由于南越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秦军水土不服,加上粮食供应困难,大量士兵经常挨饿、生病。秦军伙夫根据北方合落面的制作方法,用兴安大米生产出南粮北吃式的新合落面,也就是今天誉满天下的桂林米粉。秦军郎中采用当地中草药,煎制成防疫药汤,让将士服用,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为了保健,也是由于战争紧张,士兵们经常是米粉、药汤合在一起三口两口就吃完了。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桂林米粉卤水的雏型。一碗桂林米粉做的好不好吃,最重要的就是看它的卤水做的够不够香了。然后,将煮熟的锅烧肉,脆皮铺在粉面上,加入酸豆角、香菜、葱花、花生米等,一碗味道鲜美、香气四溢的桂林米粉便制成了。
3、柳州的螺丝粉:柳州螺丝粉除了鲜、酸、爽、烫,辣味也是它的独特之处。据说,辣椒是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的,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进入中国菜谱的时间并不太长。辣椒强势进入中国后,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饮食革命,其无比威力使任何传统的辛辣佐料都无法与之抗衡。然后,柳州人接受了辣椒。米粉业的先驱们更将之融入螺丝粉,并淋漓尽致地加以发挥,才有了现今世界闻名的柳州螺丝粉。可是,正宗的螺丝粉里是一粒螺肉都找不到的,因为它的精华主要是在汤里。汤是由螺丝、八角、丁香、桂皮等13种天然香料和味素、冰糖配制而成的,熬过汤之后的螺肉还会被丢弃,所以喝起来会有无比鲜美的味道。然后,米粉里还会加入黑木耳、油炸腐竹、黄花菜、花生、酸笋等配菜,看起来可真是色香味俱全,让你恨不得连碗都吃进嘴里。
4、钦州的猪脚粉:猪脚粉主要就是吃猪脚,所以猪脚做起来也是非常讲究的。一般凌晨三四点就要起来炸猪脚了。起一个大锅,放入足够的油,炸到一定程度,再放到锅里加入配料焖炖,炖到猪脚肉里都渗够了配料的味道,而那些炖猪脚的汁是最香的了。其次,就是粉,将大片切粉卷起切成两指宽的小块,泡上猪脚汁就已经很美味了。即使不吃猪脚单吃汤素粉也很过瘾。
5、玉林的牛巴粉:传说南宋开庆年间,一个姓邝的盐贩子,在运盐途中牛累死了。他舍不得将牛丢弃,便把宰割好的牛肉腌起来,晒成牛肉干。回家以后,他把咸牛肉放到大锅里煮。又辅以八角、桂皮等佐料焖烧。牛肉出锅后异香扑鼻,满室清香,左邻右舍闻香而至。主人便热情地请乡邻共同品尝,席间众人无不称道肉香味美。因牛肉形似牛粪,有人戏称为“牛巴”(音译),“牛巴”一名由此得。牛巴是选用黄牛臀部肉,去骨剔筋,切成薄片,置入用盐、甘草粉、五香粉、柠檬、姜丝、葱头、南乳、糖、三花酒等配置的酱汁中腌透,然后经过“一晒、二烘、三蒸”的工序。吃之前,最好将它置入放有甘草、八角、陈皮、草果、甘松等制成的“料水”中,用慢火熬制,再放入由油、盐、姜、蒜和少量糖、醋、酒以及酱油合成的“料汁”中煮。这时的牛巴,软硬适中,多味综合,越嚼越有味道。而它的粉又不是普通的米粉,俗称“剪刀粉”。其实就是蒸好的粉没有经过切割,在吃的时候再用剪刀剪成小片,一碗美味的牛巴粉就这样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