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太阳系最剧烈风暴

标签:
天文地理科学科技太空奥秘探索地球人类宇宙教育军事文化 |
分类: 文化笔旅 |

2011年7月13,12周前出现在土星表面的小小白点现在终于发展成了一个可怕的巨型风暴,肆虐土星北半球中纬度。这是人类在土星上迄今观测到的规模最大,最剧烈的风暴系统。这一风暴在南北方向直径超过1.5万公里,这几乎相当于地球赤道长度的1/3。风暴的面积大约40亿平方公里。

这是上世纪70年代旅行者号探测器拍摄到的木星大红斑

这是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探测器在2010年12月份拍摄的土星照片,显示一个延伸范围超过10000x17000公里的巨大风暴。其纬向延伸的距离几乎相当于从伦敦到南非开普敦的距离。并且从风暴的东南方向伸出一条“尾巴”,延伸到更远的距离。

正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宇航员荣·迦兰(Ron
Garan)拍摄了这张飓风艾琳的壮观照片,时间是今年8月24日。此时艾琳正位于巴哈马群岛东侧洋面上。

这是旅行者号探测器拍摄的海王星大气中的大黑斑,以及周围的白色高层云团

卡西尼号探测器发现土星极区存在一个奇特的六边形结构,该图像采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图像合成

2011年7月12日,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天文台监测到太阳表面出现一个巨大的日珥,它看上去几乎是静止的,随后缓慢地分裂为大致4条支脉,缠绕成一起,并最终缓慢消失,整个过程持续超过两个半小时

公众对木星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它那标志性的大红斑了,这其实是木星大气中温度低于周围而高度高于周围的旋转云团。科学家们现在认为它是木星大气中由于剧烈气流运动导致的巨型风暴系统

土星北极的神秘六边形似乎永不消退,从1980年代早期它首次被人类探测器发现,随后在90年代,以及进入新世纪后的卡西尼探测器,它一直就在那里。这样的长期性显示这一神秘六边形可能是和土星的29年季节变化相关联的。这张图像拍摄于2008年8月25日,可以看到六边形的两条边

哈勃空间望远镜捕捉到木星表面出现新的风暴系统,它被人们称作“小红斑”

这是夏威夷凯克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左侧是假彩色近红外波段合成图像,可以看到木星和右上角几乎被忽略的木卫一。右侧是放大图像,显示木星大红斑以及新出现的“小红斑”,使用了5微米滤镜。这一波段可以捕捉来自木星云层深处散发的热量。从图像上看,小红斑显得相对大红斑更暗一些。

这是2005年10月23日,宇航局“海洋”卫星的MODIS设备在太空中拍摄的飓风威尔玛照片,这一飓风是大西洋有记录以来眼区最小的飓风,它对佛罗里达州附近带来狂风暴雨,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紧急关闭,并对航天飞机和当时即将发射的冥王星探测器采取保护措施

2005年10月28日,哈勃空间望远镜对准火星金星了拍摄。图像上可以看到一个横跨赤道,直径接近1500公里的巨型沙漠风暴

这是出现在土星南极的一个直径超过8000公里,类似飓风般的漩涡结构,看起来很像是一只眼睛

这是金星南极上空极区漩涡的3-D图像,由欧洲空间局金星快车探测器搭载的VIRTIS设备获取

这两张图像显示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探测器在土星上观测到的最“长寿”雷暴云团。左侧是未经处理的真彩色图像,而右侧则是经过色彩加强后的图像

1993年的世纪飓风

这是旅行者号探测器窄角相机拍摄的海王星大黑斑照片。图像拍摄于探测器抵达距离海王星最近距离之前大约45小时,当探测器最接近海王星时,距离约为280万公里。图像中可以分辨出的最小结构直径约为50公里
后一篇:华人再次“攻陷”威尼斯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