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侠》剧照


网友微博爆料《武侠》遭《建党伟业》偷票房
新闻
7月4日零点,《武侠》在全国正式公映。但不到14个小时的时间内,就先后有广东和重庆的网友在微博上爆出,两地金逸影城都发生了给观看《武侠》的观众出《建党伟业》票的情况,《武侠》上映首日即被盗票房。新浪娱乐当天致电中影及金逸珠江院线负责人,中影发言人蒋德富表示,不知情,也不同意这种做法。而金逸珠江院线负责人许斌彪则解释说,这是因为观众在买票后改变主意造成,并特别说明,《建党伟业》发行方未曾向院线下达过任何票房指标。一位影院工作的人士透露说,如果观众在买票后改变主意,正常程序是退票,然后重新出票。如果以手写改票的方式来处理的话,最后的票款还是会被计入电脑打印的电影票房中。《武侠》发行方则在发现这一情况后宣称,欢迎网友监督全国的出票情况,如果举报类似的情况被证明属实,将获得片方提供的1000元奖励。
□一华独秀/文
昨天影市有两大事件值得关注,一个是网上有网友爆料刚上映不到一天的《武侠》遭《建党伟业》偷票房,一个是文艺片《秋白之华》还在忙着全国搞宣传就已经被影院下档。
记得去年贺岁档影片混战白热化时,抢先机上映狂赚票房的《大笑江湖》遭后来者《赵氏孤儿》“偷票房”。当时“偷票房”这事还是第一次在媒体上披露,观众起初不明白啥叫“偷票”,后来媒体不遗余力地用文字加以解释。这事本来不关观众的事,但是却炮制出一个又一个假票房收入,混淆了视听,搞乱了影市。偷票着坐收渔利偷着乐。被偷者哑巴吃黄连说不出。在媒体的深挖下,原来偷票房已是影市中潜伏已久的潜规则,就像导演睡女演员一样猖狂平常。《大笑江湖》遭后《赵氏孤儿》偷票事件还没查个水落石出,另一贺岁片导演冯小刚也被指曾“偷挪”票房。冯小刚后来在微博上回应:“我又不是影院的亲爹,他们为什么要把钱给我?”这句话,道出了“偷票房”现象的“罪魁祸首”———影院。业内人士指出,对票房监管不力,也是造成“偷票房”成为业内潜规则的一个重要原因。事情闹得不可开交,也凸显出在利益面前,整个电影行业不同分支之间的矛盾和博弈。在“偷票房”事件被曝光后,电影局正酝酿成立一个票房监理公司,用第三方的身份,负责监督片方和影院在市场中的行为。至于电影局有没有出台相关政策行监管之责,但现在偷票事件又在新的影片上映时发生了,不知各方又会煮怎样一锅粥。
按这次网友曝光的电影票照片来看,看《武侠》的观众手里拿的却是《建党伟业》的电影票,只不过上面用手写字进行了涂改。看上去观众没有损失什么,但背后依旧埋藏着不可告人的惊天秘密。
如果网友举报的事情属实,《建党伟业》偷《武侠》票房就成为事实。由此会让人联想到许多。比如《建党伟业》开始喊出8亿票房,但目前看,距离8亿的目标相当遥远,要赶超《建国大业》当时的纪录都相当困难,最终能达到4.8亿算烧高香了。夸下海口的《建党伟业》难免让人怀疑给院线影院下达指标任务,而有合约在先的院线影院为了完成指标分到红利自然就会玩偷票转移票房的伎俩。这样,最吃亏的往往是被偷者,有时候明明知道被偷了,但没有证据,只好吃哑巴亏。
《武侠》刚刚上演还没超过一天,即遭“偷票”,这事来的神速啊,而且下“黑手”的竟然是《建党伟业》,又如此巧合,这里面让人寻味的东西蛮多的。这事又让人想起陈可辛《十月围城》和张艺谋《三枪拍案惊奇》打擂台的那个档期,当时坊间不断传出《十月围城》底下“围剿”《三枪》的事,由于没有权威的当事人出来认这事,故传说仍是传说,得不到证实。后来张伟平谈到影院院线的“不守规矩”的做法,也表示了不满,并撂下狠话,在《金陵十三钗》上演时要让那些不遵守纪律的捣蛋鬼院线把后悔药吃不了兜着走。可见,影市背后确实有这样那样的黑幕存在。
《武侠》到底是被偷票呢?还是这次的偷票是《武侠》设计的一个炒作?《建党伟业》是黑手呢还是被冤枉?到底谁在背后操作偷票房事件?既然电影局已经有了相关规定,并有监察和核查职能,希望把此事搞个水落石出,揪出真相,给大家正个视听吧。虽然一部电影收入多少票房与观众的个人利益关系不大,但是不断吹水的票房纪录会给观众造成错觉,误导观众掏腰包。使一些烂片反而观者如潮,而一些本来值得一看却老老实实的影片早早被挤下档。《秋白之华》被肆意下档正是影市利益至上的牺牲品,每年有不少这样的电影还没来得及和观众见面就成为陪练的炮灰。
今天看来,票房是王道的定律正是导致国产影片类型单一、假大空充斥的罪魁祸首,一个档期看三部葛优四部甄子丹,在泱泱13亿人口的大国竟然成为影市奇观,那急速上升的一百多亿的年度票房真的就那么引以为自豪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