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华独秀/文
记得《阿凡达》在国内上映时,新锐导演陆川抢先观影后激动得不能自持,遂疾书博文一篇,对《阿凡达》惊为天人的绚丽感叹良久,发出了中国导演该向好莱坞和卡梅隆下跪的感叹。陆川是性情中人,几次大庭广众下落泪的镜头历历在目。他的“下跪说”乃激情激动而为,但也是心声表露,有自知之名。其他中国导演有对之做过回应的,比如更性情的导演冯小刚就对《阿凡达》提出了冷静理性的看法,认为《阿凡达》除了华丽的3D技术外,其它也没啥。今天看了《功夫熊猫2》后,俺也赞同冯导的说法。但俺特别要说的,在差距面前,中国导演该跪的是《功夫熊猫2》,而非《阿凡达》。
《阿凡达》是高科技下电影技术的完胜,充分展示了电影美学无所不能。作为3D技术完美运用的电影,《阿凡达》一时间难有人超越。《阿凡达》卖的就是技术,奥斯卡对其作出准确的评价!《功夫熊猫2》继续展示好莱坞无人能敌的动画技术,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浓浓的美式的幽默。它的技术和精美制作,至今我们照着抄照着学都学不出那个味儿来。除了技术,《功夫熊猫》在中国人跟前卖弄中国风竟然卖弄得我们自己都感到自叹不如,甚至感到羞愧难当。尤其到了《功夫熊猫2》,这分明是一部标准的中国影片。在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关公门前耍大刀,比喻外行在内行跟前卖弄无异于找死,可这次美国人明目张胆地在中国人跟前卖弄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不但比我们的内行搞得细致丰富,而且比我们搞得地道。
想想我们刚刚演过去的《关云长》,倒像是不懂行的老外拍的,让观众骂娘一片,糟蹋了关二爷的形象和关公文化。我觉得中国导演要跪的不是《功夫熊猫》的技术和制作,而是怎样表现中国元素、中国味,怎样讲好一个故事,怎样把技术和剧情完美结合,不但国内人爱看,外国人也爱看,《功夫熊猫》真正做到了东西观众通吃。《功夫熊猫2》的剧情,并不新奇惊人,正是那种探索身世、弘扬正气、反映友情和家庭之爱的中国风,故事质朴感人,很符合中国人的胃口。而我们自己拍的不少电影,为了追求大而空的气势和效果,反而背离了、弱化了本应渲染和加强的东西,以至于出了一些空洞的影片,显得导演编剧们连起码的故事都不会讲。印象很深的比如《功夫熊猫2》中有一段背景配乐,用的是我们的现代民乐中很熟悉的《喜洋洋》,用在这里听起来既新颖又动人,已是忘了这是美国人拍的电影,看来幕后工作者在配乐时下了怎样的功夫。还有大反派孔雀王爷,用开屏后的羽毛当扇子打斗,把中国武打片中的扇子武器完美地嫁接过来,这种想象力真是让人叹服。至于片中的中国红、凤凰城、青城山、担担面、龙头大炮、中式古建筑,还有那一招一式都很像模像样的中国功夫,更是体现着一帮老美用心何其良苦,功课做得多足,即便是像有网友说的,拼盘多部中国武打电影的影像来抢中国人的钱。但我们不妨想一想,为啥这些中国拼盘,经过美国厨子的手之后,我们竟然觉得很好吃。
《功夫熊猫2》理直气壮地在中国地盘上卖弄中国味,让我们心服口服,让我们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问题。据说好莱坞有好些动画片的角色形象是在中国有中国人设计出来的,还有一些硬件和技术,都是中国方面提供的,那我们就很纳闷,为何我们技术不差,可做出来的东西差怎么远?差距究竟在什么地发?这恐怕值得我们好好思量思量。
国产的熊猫阿宝在哪里?我们的导演何时才能拍出一部爆笑和温情并举,技术和观赏性齐飞的《功夫熊猫》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