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6》是《哈利·波特》中观赏性较差之一!
□一华独秀/文
究竟是罗琳笔下艰涩了,还是好莱坞的制作班底力不从心出现了功能性障碍,把《哈6》(注意,是《哈利波特6》,不是哈药6厂)弄成了一针催眠剂,也算是魔法从电影中走向现实,产生了魔力!《哈利波特》作者罗琳大概也没料到,电影拍到了第六部,竟然变异出一个哈利魔法师都难以驾驭的魔法——催眠观众!
鄙人不敢说是资深魔法迷,也算是看着《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一路继续“成长”走过来的,《哈1》上演时本人还是个一人吃饱全家饱的单身汉,追随着《哈2》《哈3》《哈4》《哈5》的脚步,一路为《哈利波特》电影票房添砖加瓦,一直到了《哈6》,和那些小魔法师一起“进化”,哈利仔们进入了烦躁的青春期,鄙人已是火车头,后边加了几层拖挂——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孩子他妈跟着跑。
哈哈哈哈哈哈……
鄙人至今依然保有那份对《哈利波特》的童心和好奇,这很难得!《哈6》来也,鄙人乐得屁颠屁颠。哄睡了孩子(才1岁半,不宜看黑暗恐怖的《哈》片),安顿了老婆(她对魔法不感兴趣,倒是对《冰川时代》里的长毛象念念不忘),赶往电影院,占据了最好位置,开始了久违了的2.5小时的魔法之旅……
事实上,我做了很大的努力,尤其在很多人中途退场和周边观众哈欠连天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军姿”,希望自己彻底入戏……
对不起,不是我要故意这样,实在是困顿难敌,这可是前5部从来都没有过的现象?我开始怀疑是不是精神状态有问题,可我是有备而来的。在确定周围有好几个年轻观众已经歪头睡着,或者离席而去时,我才明白过来,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觉得失望,是不少人英雄所见略同。
鄙人看的可是英文原版+中文字幕的那种,开头那段断桥的大决战在上映前被媒体吹得神乎其神,还说什么15分钟的3D效果。没想到希望越大,失望更大,这根本就不足10分钟的所谓惊艳一战其实是很多电影中一些特效的拼凑而已,个个眼熟,了无新意!
接下来便进入漫长的黑暗期——除了散乱拼凑一起的情节,再就是镜头切换来切换去的人物对白。《哈利波特》拍到了第六部,情节和氛围更加黑暗压抑,除了黑暗的背景营造出一个恐怖的氛围外,那偶尔出其不意响起来的电闪雷鸣和魔法棒挑起的声光效果让人突然一惊一乍,提醒昏昏欲睡的观众《哈6》怎不怎么也算部惊悚片吧!
很显然,《哈6》在国内上映,是被腰斩过的。删减过的《哈6》少了惊悚恐怖的原汁原味和紧凑的情节,多了生硬和让人云山雾罩莫名其妙的唐突。每次遇到进口大片要来,最担心的是这个,最失望的是这个,最愤怒的也是这个,看了不知多少部被阉割过的大片,难怪觉得怪怪的!
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哈利、赫敏和罗恩等等小魔法师,已经骚动起来,他们已经掩饰不住那成年身材——健硕的肌肉、突起的喉结、丰满起来的胸部、翘起来的臀部,他们已经有了青春的萌动,谈起了恋爱(这还不够,还要搞三角恋)。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经被生硬的、拖沓冗长的、并不唯美浪漫的青春期早恋给冲得淡而无味。可这些恋爱戏究竟和整个剧情发展有多大关联呢?没有,删了也不见得就没戏演了!感觉《哈6》演着演着演跑题了,要么是情节设置轻重失衡了。《哈6》看上去更像一部青春期科教片,或者是一部室内剧也行,神奇魔法和激烈的正邪较量大大弱化,甚至感觉被边缘化了。
这是特效最少,大场面最弱,情节起伏最小的一部《哈》片,所谓的伏地魔现身也更是扯淡。大概露脸0.5秒的伏地魔电光一闪匆匆登场匆匆消失,观众又一次被上映前的宣传报道给晃点了。特技少的可怜的《哈6》估计给投资方省了不少钱。没有了特技和大场面的《哈利波特》还能支撑起固有的经典形象吗?
当然,还有一种解释,《哈6》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倒数第二部,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或者说《哈6》是为《哈7》做铺垫的,最精彩最高潮的最好看的《哈》片当属《哈7》,所以《哈6》以交代线索或者来龙去脉为主,为《哈7》进行热身,如此一来,《哈6》变得沉闷变得不好看是在情理之中。但愿这个解释是成立的。
尽管《哈6》让人有些失望,也黑暗得、拖沓得让人发困,还是很期待《哈7》。据说《哈7》将分成上下集上映,最后一部无论如何都很有吸引力!刚看了《哈6》就想着《哈7》,并非《哈6》太精彩太好看造成的,恰恰相反!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7》时再见,洗洗睡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