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卷讲评课
(2019-04-11 18:39:55)分类: 教学总结 |
【摘要】试卷讲评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试卷讲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熟练技能、弥补缺漏、纠正错解、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提高能力。试卷讲评课教学,应充分发挥激励、诊断、强化、示范功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高三
试卷讲评是教师在学生完成考试后,对试卷进行解剖、分析、点评,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学习规律所进行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阶段性的学习状况有理性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促进其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如何把试卷讲评课上好,上“活”,上得扎实有成效呢?近年来,笔者作过一些探讨和尝试,现拟以高三年级地理一轮复习必修1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单元测试卷的讲评课为例,谈谈自己不成熟的做法和粗浅的体会。
一
试卷讲评课的目的,应分析各个试题考查的目标、所涵盖的知识点及答题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从试题的各种解法中找出最新颖、最简练、最好的解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学会寻找解题途径;指出解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典型的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帮助学生学会对一些较重要的、典型的题目从不同角度进行变式,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堂课,我的教学目的确定为以下几方面:
1.
通过试卷讲评,进行地表形态的塑造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和整理。以高考地理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各项地理能力。
2.
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各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并注重知识的迁移,能举一反三。习题的讲评要给学生正确的答案,更要重视对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讲解,这样才有利于今后教学的深化和扩展。
3.
通过试卷的讲评,既使学生对地理学习更有信心,又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地理学习上的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地理解题能力。
二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把试卷上的试题进行了重组,重点讲评学生错误较多的几个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其余部分留在晚自习期间进行个别辅导。
凭笔者的经验,一套试卷中各道题的难度是不一致的,学生出错的数量和程度也不会一致。讲评试卷,如果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那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为此,我把试卷上的试题分为三类:第一类,没有或很少有差错的题目,不予讲评或点到为止;第二类,部分学生有差错的题目,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第三类,绝大多数学生有差错的题目,这类题目综合性较强、跨度性较大,往往带有迷惑性,我把它作为重点进行讲评。
三
(一)
1.
本试卷由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组成。其中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综合题四个大题,总分56分。卷面满分100分。
不管是题型还是分值均与高考题不相符合,但作为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尚可。建议学生课后适当做些相关的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2.
本试卷是对必修1第4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教与学的检测,侧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知识点覆盖整个第四单元,对学生的高三一轮复习有一定帮助。
图文并茂,可说是无图不成题(除单项选择题1-2小题外),体现了高考着力于考查考生读图析图用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明显的学科特色。要求学生今后要重视并花大力气进行读图复习训练,以提高读图能力。
第26大题是一道研究性学习题,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的核心之一,也是新课改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更是今后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多为考查考生对自然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值得我们关注。
(二)
1.
2.
应该强调的是,试卷讲评课绝不能上成对学生的批评课、惩罚课,如果一味地责怪学生,甚至对学生冷嘲热讽,那会导致学生情绪紧张,思维迟缓,注意力涣散,进而讨厌上试卷讲评课,效果肯定会适得其反。其实,学生答错题目,既可反映学生学习的问题,同时也能反映老师教学的问题。教师应以平和的心态,认真进行分析,既从学的角度分析,也从教的角度分析,如果是教者的责任,老师要主动承担,对稍有进步的后进学生,要在讲评时加以肯定,进行表扬,这样可以鼓舞士气,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学习潜能。
讲课中,我在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那怕是些微进步的同时,也谆谆告诫他们,在地理学习方面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师生今后一起努力改进。
(自然过渡)
(三)
那么,本次试卷中反映出我们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例:单项选择题19-20小题。(题目略)
试卷讲评时,.老师要侧重讲“思路”与“方法”,要给予学生机会,让其展示思路与方法的思维过程,更要充分展示自己思路与方法的思维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对于读图分析题,应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从材料和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2.
试卷讲评时,我结合具体题型告诉学生如何审题,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选择题的审题一般来说主要是“三审”,即审材料、审题枝、审题干和题枝的关系。综合题的审题主要是“二审”,即:审材料,明确其中心思路;审题问,明确答题方向和要求。
例:23大题第1小题。(题目略)“图中1、2、3、4表示同一区域在不同的时间段上的地形状况”,不少同学没有看到或没有看清这句话,从而导致后面的判断失误而丢分,这也是同学们常犯的“低级错误”,希望以后努力克服。
又例如:25大题第2小题,题目要求考生回答“地质构造”,但不少学生却回答成“背斜成谷”,其实后面的甲地形区才是“背斜成谷”。课堂上可由学生自己来纠错。让学生自己回答“地质构造”有哪些?“背斜成谷”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样才能让丢分的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对老师的评分心服口服。同时又让他们长了记性,以后少犯或不犯类似的“低级错误”。
3.知识点模糊不清
例:25大题第1小题,很多学生这2分也丢了。究其原因,有不少学生对计算陡崖相对高度的公式还没记住或不会用。课堂上我让学生走上讲台到黑板上演板。陡崖是常见的地貌,是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现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考点之一。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学生需明白公式中n为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
又例如:单项选择题9-10小题,学生丢分也很普遍。这反映出不少学生对于板块的分布这个知识点还没掌握好。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动手翻地图册,并对照试卷中的图,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此时我又跟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23°26′N、23°26′S、20°W、160°E、0°、180°、赤道等重要的经纬线各穿越哪些板块?试卷讲评时我反复强调并引导学生做到能举一反三。
4.描述或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欠缺,这也正是高考大纲里的考核要求之一。
例:24大题第2小题(题目略),从学生试卷分析可知:学生的知识不过关,没能掌握“全球板块移动的大趋势”;学生的描述能力不足。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回顾“全球板块移动的大趋势”,如: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东京与旧金山的距离渐近→太平洋面积缩小→“伤心太平洋”;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青藏高原处于不断抬升隆起,同时又不断地向北移动→中国雄鸡版图轮廓将变形;澳大利亚大陆将因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而不断北移→澳大利亚大陆的气候和自然带将发生演变;非洲板块向北碰撞挤压亚欧板块,地中海可能消失→亚欧非三大陆将联成一片,成为一个超级新大陆。有了这些知识作为基础,就可让学生自行归纳出24大题第2小题的答案。同时我还向全班布置课后思考题:随着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澳大利亚大陆也将不断北移并进而导致澳大利亚大陆的气候和自然带将发生演变。试问,澳大利亚大陆的气候和自然带将发生怎样的演变?
试卷讲评课上,我始终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决不就题论题,浅尝辄止,力争“一题多变”,引导学生拓开思路、纵横联系。
5.解题不规范,不会使用学科语言或地理专业术语。这是学生在回答综合题方面普遍欠缺的一项能力。
例:24大题第3小题,要求学生能先判断出图示区域的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再解释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好几个学生的卷面上清晰地写成“岩溶侵蚀”,当我把“岩溶侵蚀”几个字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面露诧异,集体纠错,“老师,应该是流水侵蚀和流溶蚀”。
试卷讲评时,我反复强调答题要规范:(1)表述完整,逻辑清晰。“因→果、大→小、前→后、总→分”,要有条理,分要点;(2)语言规范,言简意赅,要使用地理术语;(3)书写清晰,卷面整洁。这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学生实际答题能力的培养。
6.不会调动或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例:25大题第4小题,依相关知识:山区(如果有河流的话)(最早是发展)水运→沿河设城,尤其是在河流的(干支流)交汇处;山区(如果没有河流的话)(最先发展)公路运输,后才是铁路运输。通过试卷分析,不少的考生误以为城镇分布是由于有铁路穿过穿过居民点是决定铁路走向的关键。
因考生众多,一张卷子分析下来,出现的错误肯定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为此,我特意设计了一张表格(如下)
(自然过渡)
(四)
永修一中地理试卷讲评后的反馈与反思表(学生用)
|
题号 |
知识点模糊 |
|
粗心 |
|
解题不规范 |
|
读图错误 |
|
蒙对的 |
|
其他情况 |
|
自查后仍不懂的题目 |
|
好题分析(自己得分高的题目,主要是指综合分析题) |
|
对这次考试的评价(自己比较满意的和暴露的主要问题) |
|
针对此次考试,后一阶段的复习重点 |
|
要求:学生课后完成此表,并由课代表收集上来,以便老师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课后及时完成纠错本的整理。
总之,试卷讲评课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综合因素互动的特殊教学现象,涉及师生、生生、个体和群体、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综合互动。试卷讲评课教学,应充分发挥其激励、诊断、强化、示范功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致力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互动,才能提高教学的实际功效,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评价与提高,从而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