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颐和园长廊苏式彩画(十)典故传说(G)

(2020-08-08 06:29:59)
标签:

颐和园长廊苏式彩画

长廊的长度为我国

古建筑和园林之最

典故传说

分类: 北京景观

颐和园长廊苏式彩画(十)典故传说(G)

颐和园长廊苏式彩画(十)典故传说(G)

赤壁夜游

本幅彩画取材于苏轼夜游黄州赤壁的故事。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常泛舟长江之上,眺望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分之后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三篇名作。三篇名著中所提的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当地人因发音与赤壁相近,故也称之为赤壁,苏轼借景抒发胸臆。

后人为纪念苏轼,将黄州赤壁称为东坡赤壁,或称为文赤壁,而将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成为武赤壁。直到今天,在黄州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堂、坡仙亭、酹江亭等名胜供人们游览凭吊。苏轼在第一次夜游赤壁后不久写下了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的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结尾慨叹人生,词境深邃壮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世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颐和园长廊苏式彩画(十)典故传说(G)

东山丝竹

丝竹,是我国民间弦乐器和竹管乐器的总称。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做官之前曾在东山(今浙江上虞县)隐居。朝延几次召用,他都不去就职。每天只是带着乐器游玩于山水之间。他走到哪里,音乐丝竹之声就响到那里。因此人们把他带着乐器游玩的事,叫做“东山丝竹”。谢安,直到40岁才出山从政。前秦苻坚率军南侵,谢安指挥弟弟谢石,侄子谢玄等领兵8万拒敌于淝水,以少胜多,大破前秦90万大军,夺得了著名的“淝水之战”的大捷,保卫了东晋王朝,可谓名嗓一时。谢安一生,爱好文学,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文士。所以“东山丝竹”的典故,被人们传为佳话。

颐和园长廊苏式彩画(十)典故传说(G)

富贵寿考

此画描绘的是郭子仪遇仙,跪求富贵长寿的传说,被称为“富贵寿考”。

郭子仪(公元697年至781年),唐朝大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相传,一次他奉押运粮草,途中忽然刮起大风,飞沙走石,看不清路,无奈中他只得躲进路边的小屋。午夜时分,一束红光从窗口射入,把小屋照得通明。郭子仪出门查看,惊奇地看见半空中着一辆金碧辉煌的马车,车中坐着一位美丽的仙女。他急忙下跪向仙女拜道:“今日是月初七,想必是织女娘娘降临人间,请赐我富贵和长寿吧!”织女笑道:“你将来定会到富贵和长寿的。”说罢,红光一闪,仙女便乘着彩云消失在天空中。郭子仪带着织女娘娘的祝福,出色地完成了这次运粮的任务。

富贵寿考是中国绘画的常用题材,有人物画、花鸟画两种表现形式。人物画大都取材于唐朝大将郭子仪的故事;花鸟画则由绶带鸟和牡丹花及松石组成。绶带鸟取其与“寿”的谐音,牡丹是富贵花的别称,松石寓意吉祥长寿。

颐和园长廊苏式彩画(十)典故传说(G)

贵妃出浴

华清宫(又名华清池)里的“海棠汤”,俗称“贵妃池”,造型颇似一朵盛开的海棠花,专供杨贵妃沐浴。杨贵妃在这花朵一样的浴池中沐浴了近十个春秋。“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这幅彩画描绘的正是贵妃出浴海棠池的情景。

颐和园长廊苏式彩画(十)典故传说(G)

浑天仪

我国第一台浑天仪是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制造的。落下闳,姓落下,名闳,字长公,四川阆中人,精通天文,长于历算,受汉武帝征聘,官封太史待诏。他制造的浑天仪是世界天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落下闳创制的浑仪(包括浑天仪和浑天象),形象地展示了宇宙模型。他通过长期观测和科学运算,用事实论证了浑天说理论和天体运行规律,最终制定出优于其它17种历法的“太初历”,是浑天说对盖天说的有力的否定。汉代大文学家、天文学家杨雄的论述,《史记》、《旧唐书》等记载,均证明是落下闳创造了浑仪。

东汉时的天文学家张衡对落下闳的浑天仪改进后,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利用水力旋转的浑天仪。

颐和园长廊苏式彩画(十)典故传说(G)

螺祖饲蚕

5000年前的五帝时期,黄河流域的西陵氏部落中有一位姑娘叫“嫘祖”。一天嫘祖上山采野果,看到桑树上有许多白色的蚕茧,以为是野果,却嚼之不烂,遂水煮,还是不能食用。煮蚕茧时嫘祖用棍子搅动,竟发现有许多长丝缠在棍子上,嫘祖抽出长丝,试着纺织,果然织出一块雪白的丝绢。于是嫘祖开始教部落里的姑娘们采集树上的蚕茧抽丝织绢。野生的蚕茧越来越少了,嫘祖又带领姑娘们开始种桑养蚕,用人工饲养的蚕茧抽丝织绢,形成了有规模的丝绢生产。

轩辕黄帝和将士们穿着嫘祖姐妹们编织的丝衣征蚩尤、战炎帝,得胜后,感念嫘祖姑娘的贡献,娶嫘祖姑娘为正妃。北周后,人们为纪念嫘祖的贡献,尊她为“蚕神”,民间开始广为祭祀。

颐和园长廊苏式彩画(十)典故传说(G)

洛水之神

古代有“雒水”,亦称“洛水”;这是一条神奇的河流,它发源于陕西的渭南,但关于她的那些有声有色又美丽动人的故事却都是发生在河南的洛阳。有关“洛神”的传说就是其中一个最有名、最美丽的故事。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有记载说“洛神”名叫“宓妃”。因为在中国古代“宓”与“伏”常常不分,所以在后来的一些有关“洛神”的传说中“宓妃”就逐渐成了“伏羲氏”的女儿了。

宓妃因迷恋洛水两岸的美丽景色,她降临人间来到洛水岸边。那时居住在洛水流域的是一个叫做“有洛氏”的民族。宓妃在那里教会了他们结网捕鱼,她还把从父亲那儿学来的狩猎、养畜和放牧的方法也教给了他们。

有一天劳动之余,宓妃在船上用她的七弦琴为大家弹起了优美动听的曲子,可不料这琴声传到了黄河“河伯”的耳朵里。河伯可是个浪荡公子,他看到如此美貌的宓妃立刻起了歹心,于是就化成了一条白龙潜入了洛水,趁宓妃不备,一个大浪吞没了她。

宓妃被河伯卷入了水府深宫,她终日郁郁寡欢,每天只好用七弦琴排遣愁苦。一天,她悲凉的琴声被“羿”听到了,羿游过来将她解救上岸。

宓妃又回到了有洛氏中间,她还和以前一样每天快乐地生活着,不知不觉她对英勇神武的羿产生了爱慕之情。

河伯知道后恼羞成怒,又化作白龙潜入了洛水,大肆兴风作浪吞噬了有洛氏的田地、牲畜和村庄,羿义愤填膺,拉开神弓一箭射将过去,河伯被射瞎了左眼而仓皇逃窜。

从此,羿与宓妃这对情侣便在洛水岸边居住下来並甜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天帝为表彰他们,封羿为“宗布神”,封宓妃为“洛神”。

颐和园长廊苏式彩画(十)典故传说(G)

劈山救母

书生刘彦昌赴京赶考,途经圣母庙,见圣母像美貌非凡,触动情思,在圣母的飘带上写下了自己爱慕之情的诗句。圣母为刘彦昌的衷情所动,遂不顾天条禁令,下凡与刘彦昌结为夫妻。一年后圣母生下男婴,取名沉香。圣母的哥哥二郎神闻妹妹与凡人结合,残忍地将圣母压在华山脚下,霹雳大仙见沉香可怜,救走沉香,教他武艺,并传授法术给他。十五年后沉香长大成人,霹雳大仙便把圣母的遭遇告诉沉香。沉香知到自己的身世后,悲痛万分,执意要去华山救母,大仙给他一把开山神斧。沉香先到二郎庙找舅舅二郎神,苦苦哀求舅舅放了母亲。二郎神非但不肯,还举起三尖两刃刀向沉香砍来,沉香抢起神斧。二人对打起来,最终打败了二郎神。沉香来到华山脚下,举起神斧猛劈过去,华山顿时开裂,母子相会,夫妻团圆。

颐和园长廊苏式彩画(十)典故传说(G)

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故事出自《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大意是:维摩诘与释迦牟尼是同一时代的大乘佛教的长者,常以病态现身说法,在毗耶离城(释迦牟尼时代著名的大城市,现位于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北侧),教化众生。西天如来遥知此事后,命文殊率领诸菩萨前往问疾,又命总领群花的天女到维摩诘处散花,以检验诸菩萨和众弟子听维摩诘说法后的成果。

天女率领花奴,携天花宝蓝,乘风驭气,飞至维摩诘说法殿场的上方,翩翩舞蹈,倾篮散花,缤纷天花万紫千红纷纷落下,天花至诸菩萨之身后,随身而飘落地上,只有飘至大弟子身上的天花沾身不下,众人诧异万分。天女见此情状,启朱唇言道:“佛祖着本仙以天花沾身否,验诸菩萨和众弟子修行成果,花落其身而下者,学有所成;花落其身沾而不下者,学而未尽。”大弟子遂知自身法力尚不足,便更加发奋修行。

颐和园长廊苏式彩画(十)典故传说(G)

五福庆寿

画面中一老者向天张开双臂,五只蝙蝠从空中飞来,两位童子翘首仰望。寓意“五福庆寿”“蝠”与“福”是同音字,这里借用五只蝙蝠比喻“五福”。“五福庆寿”的图案常出现在民间年画以及庆寿,祝福的喜庆场合。古人根据所处时代的风尚,将福的重要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称为五福,不同时代,五福所指略有不同。《尚书·洪范》中所说的五福为;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既长寿,富有,康宁,修德和善终。东汉恒谭的《新论》则说;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为五福。另一种流传民间通俗解释“五福”的含义是“福,禄,寿,禧,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