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材料绘画源于西方,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国人视野,在艺术家们二十多年的坚持与探索下,目前已成为中国美术架上艺术的创新平台。
综合材料绘画,是用于界定现代绘画中那些非传统材料的绘画作品的。比如画面上粘贴报纸、麻袋、金属,然后再用颜料作画的,还有一些绘画技术和装置技术结合但是偏静态绘画的,不一而足,难以一概而论,也没有既成的传统和体系,多半带有即兴色彩,要找一个比较权威比较全面的论述,是比较难的。
综合材料绘画已从夺人眼球的视觉样式,成长为有视觉强度的视觉艺术。艺术家们的创作语言日趋成熟,观众们的审美角度也变得多元包容。本次展览我们可喜地看到艺术家或从思想入手,或从技术展开,在艺术语言的创作中融入了对时代生活的理解、对美学标准的深思,大众也在透过作品表象思考编织于其中的文化意蕴。

▲《远古之声》
巴图 内蒙古

▲《中国制造 》 陈史军 广东

▲《源代码•自信之国》 邱积钏
浙江

▲《珍藏》 夏靖涵
吉林

▲《金戈铁马入梦来》 张慧亮
河南

▲《冰臼•1》 张庆国 福建

▲《和光》 陈焰
浙江

▲《山行图》 冯峰
安徽

▲《文脉华章》 葛晓弘
浙江

▲《丝路留痕系列五》 龚安
江西

▲《大港宁波》 胡辉
浙江

▲《霓》 黄燕
浙江

▲《历史的天空》 江林 安徽

▲《基本工具A16
No.2》 郎水龙
浙江

▲《关于线的记忆性的悖论4》 李军政 四川

▲《先驱》 李英武、周渝、于波 重庆
▲《汉风》 李志刚
浙江



▲《时光的痕迹》 刘颖婷
四川

▲《启航》 钱敏
浙江

▲《空山》 任逸
浙江

▲《祥和故园》 孙凤明
河北

▲《锦灰》 汤志义 福建

▲《初心》 王灼 吉林

▲《人物周刊——屠呦呦》 吴庆扬
浙江

▲《苍茫萧关道》 吴小川
北京

▲《大泽有渔 》 吴泽军 浙江

▲《根与魂》 吴震
山东

▲《衍-蓝NO1》 徐海军
浙江

▲《一瞥系列之六》 张辨坚
浙江

▲《红色摇篮——瑞金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张卉、于粮溥
北京
▲《乡里乡亲》 张永海
福建

▲《村落修复计划》 周毅 浙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