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是造型艺术的一种。雕塑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参展的雕塑作品题材广泛、形式丰富。充分体现了五年来广大雕塑工作者在题材方面所做出的深入挖掘、在艺术语言方面所做出的创新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从题材选取来看,既有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也有大量反应现实生活的内容。从表现手法来看都力求有所创新,雕塑家们在同类题材的表现手法上与过去相比也有很大不同,充分运用新的材料和新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作者对历史对生活的认识理解,特别是在把握艺术创新与历史题材、生活题材之间的关系方面,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亮丽的风景线》 吕学晶
广东

▲《好消息》 王比
重庆



▲《和弦》 翟书豪
河

▲《倪瓒之——在太湖》 陈钢
天津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陈继龙、马丽 辽宁

▲《守望——布里亚特人》 邓柯
北京

▲《梁漱溟肖像研究》 高元昌
北京

▲《团·结》 葛平伟
重庆

▲《高山流水》 景育民
天津

▲《索玛花开》 李树
四川

▲《天路——风来》 李万秋
北

▲《地铁站》 李占阳
重庆

▲《圆梦—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刘强 重庆

▲《13号线·新时代》 柳青
北京

▲《铸剑护国—叶企孙与两弹元勋》 吕广 天津

▲《前夜》 马辉
陕西

▲《岗》 马文甲、沈添洋 北京


▲《踏歌行》 彭汉钦
重

▲《冼星海》 任艳明
江苏

▲《留守的春天》 石富
重庆

▲《刚毅坚卓》
宋蘅沅、管桂发 辽宁

▲《路标》
谈强 北京

▲《征途》 王凡
河北

▲《今天 昨天》 徐晓楠
辽宁

▲《传承》 杨恒清
湖南

▲《阖家》 赵强
山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