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展览从展现北京玉器文化的角度出发,反映了北京地区的玉器发展史和艺术特色。
“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注重对玉器文物历史发展的揭示。根据目前学术界对玉器文物研究的状况,结合具体文物,从玉器工艺发展的时间纵向,以及不同种类玉器的横向加以排列组合,将玉器发展的基本脉络展示给观众,体现了玉器发展不同时期的工艺特色。展览分为三部分,展出文物近二百组件。展品中有大量的王公贵族墓出土的玉器,以及带有皇帝年款及刻有御制诗文的玉器,突出北京作为都城的文化特色。设计分为静态展区;动态展区。灯光为突出玉器文物以点光源照明定向照射,再现玉器艺术品的温润之美,色温以还原真实色泽为标准。
元代玉器用料大多为和田玉,另有少量独山玉及岫岩玉。和田玉诸色皆有,以白玉、青玉为主,玉色凝重暗沉。玉器大都呈蜡样光泽,不具玻璃光,器型厚重,大多带有人为烤色。
明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玉器制作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不但数量骤增,使用范围和题材也更加广泛。
清代是中国玉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它继承发扬了数千年来的琢玉技术和风尚,集历代之大成,创造了难以计数的优秀作品。国家的繁荣昌盛、皇帝(尤指乾隆帝)对玉器前所未有的热爱以及和田玉料的充实来源,促使了清代玉器的飞速发展,开辟了玉雕艺术的光辉前景。
明清两代玉器用料大致相同,主要以和田玉为主,其次是独山玉和岫岩玉。明代白玉一般白中泛黄或红色,青玉之色发暗,青白玉似有沁色之感。清代白玉多数泛青、绿之色,青玉显得清澈无杂色。乾隆时期开始,和田籽料增多,翡翠作品开始出现。至清晚期,高绿高翠等高品质翡翠制品开始流行。明清两代的独山玉和岫岩玉色彩丰富、色泽艳丽。而明清两代的碧玉基本相同,色淡者如绿草,色深者如蕉叶,色最深者漆黑如墨,并带有黑色斑点。
▲羊脂玉凌霄花嵌饰
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