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属中国省市级综合性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于1953年开始筹备,1981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当时的馆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孔庙内。孔庙占地2.2万平方米,创建于元代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经历代修葺,三进院落保存完整。主体建筑有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等。明、清进士题名碑林为国内仅有。两侧殿庑辟作展厅,面积2000余平方米,环境幽雅宁静。
为了容纳更多的藏品,以及服务更多的参观游客。1999年,作为北京市“十五”期间重点文化建设工程,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的立项申请,于1999年得到北京市政府批准,2001年12月正式奠基兴建。首都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开馆,亮相于中华第一街——长安街西延长线上,位于西城区白云路的西侧(复兴门外大街16号)。首都博物馆新馆是一座拥有最先进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新馆的展览陈列以首都博物馆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的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历史、文物、考古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形成独具北京特色的现代化展陈。
“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是首都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首都博物馆展陈的灵魂。主旨是再现北京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阐释京城文化的独特韵味,表现北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揭示北京作为一座融合了多民族与多元文化的城市逐步递升为中国首都与文化中心的历史规律。这部分展览内容以历史文化为视角,展示了从46万年前的远古时期至新中国建立这一漫长的岁月中,北京经历了从原始聚落形成城市,从北中国的政治中心跃升为大一统封建王朝的都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至发展为建设中的国际大都市这一不断攀升的历史进程,通过对北京的城市定位、政治经济、民族融合、中外文化交流、宗教发展等各领域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概括了北京文化所具有的荟萃性、创新性,多元性、连续性与递升性五个显著特点。共展出文物600多组件与大量图表、照片,上展文物包括石器、陶瓷器、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织品、书画、家具、拓片等。
北京是人类发祥地之一。距今约50万年前“北京人”的出现标志着北京历史的开始。为生存而聚居的北京原始人类创造了聚落组织和文化,在拓展生存空间的同时,与各种文明发生着交流与碰撞。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大地,呈现出文化融合交汇并逐渐走向统一的态势。中原王朝或与当地邦、族结盟,或直接派重臣守护,表现出对其北面门户——北京地区的重视。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灭商后,即分封了燕、蓟两个诸侯国,从此,北京的历史迈上了“方国都邑”的新台阶。战国时期(前475至前221年),燕国成为“七雄”之一,燕都蓟城一跃而为“富冠海内”的名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