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津古称龙门、古耿国,商王祖乙之都。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有一座闻名遐迩的高禖庙。
高禖庙位于河津市阳村乡连伯村西北隅,占地面积一万多平米,属道教建筑,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乐楼柱子祀”记载,高禖庙前身称“皋庙”,创建于夏启之子仲康执政时的丙寅(前2022)年前,距今四千余年。商、周、三国、晋皆有重修,最近一次重修在大清嘉庆廿四年(公元1819年),将乐楼后移了三步。
高禖庙现存六殿二十七尊神像。正殿主祀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始祖女娲,配祀夏族始祖大禹,周族始祖姜嫄、后稷;天神殿祀昊天大帝;结义殿祀刘备、关羽、张飞;三霄殿祀云霄、琼霄、碧霄;五岳殿祀东岳黄飞虎、西岳蒋雄、南岳崇黑虎、北岳崔英、中岳文聘;阎罗殿祀地藏王和十殿阎王:秦广王蒋、楚江王历、宋帝王余、五官王吕、阎罗王包、卞成王毕、泰山王董、都市王黄、平等王陆、转轮王薛。正殿前依次为献厅、香亭、乐楼。在献厅东西内山墙和配殿墙壁,绘有绚丽多彩的明清道教宫观壁画。山门、乐楼、香亭、献厅、正殿、配殿等古建筑群,井然有序,蔚为壮观。近年来,政府又投资扩建了新山门、八角乐楼、圣母宫等,为高禖庙景区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使得景区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日臻完善。
高禖庙历史悠久,人文积厚,它以根祖文化为主要内涵,融儒、道、佛三教和谐文化、婚育文化、建筑文化艺术、民俗文化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华夏先民的传统美德和聪明才智。
高禖释义
高禖不是人名,综合各种关于高禖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1、高禖是活动。高禖是我国历时悠久的祭祀活动之一,源起上古,下及近世,它既是庄重肃穆的宫廷礼仪,又是万民狂欢的民间风俗。商代举行此祭的祠庙设在都城的郊外,原名“郊禖”,“高”乃“郊”之借字,故“高禖”或“郊禖”的本义,就是“郊祭”,是活动,活动的地方叫高禖祭场。
2、高禖是先祖。高禖即先祖崇拜,夏人的高禖祀其先妣女娲、先祖大禹,商人的高禖祀其先妣简狄、先祖契,周人的高禖祀其先妣姜嫄、先祖后稷。
3、高禖是职司。高禖是古代帝王为求子所祀的禖神,“禖”即“媒”,“高禖”即“高媒”,高禖也写作“皋禖”,即媒神之意。媒神既是婚配之神,也是求子之神,高禖是所有媒神的职司。女祸是华夏民族的第一个媒人,被后世奉为媒神,又称高禖。
4、高禖是偶象。高禖即人之先,高禖所祭的石头称为“石主”、“石祖”,即男女生殖器形象,为“人之根”、“人之祖”,也就是人类始祖之意,高禖即人类根祖的偶象崇拜。
弹洞传奇
一九三九年暮春,日寇疯狂炮击连伯抗日武装力量,其中有一枚炮弹从高禖庙正殿的东山墙穿过,从正殿西山墙穿出,落在西滩沙梁上爆炸。神奇的是日寇的炮弹未伤损高禖庙正殿中的大梁、檀条、木椽、神像等。更为神奇的是,弹洞中的山墙立柱竟毫无损伤,至今,弹洞犹存,弹痕尚在,弹洞中的立柱清晰可见,令游客惊叹不已。不义之战,神人共愤,人们都说这是高禖庙诸神显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