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天欣赏了洪洞县广胜寺,第二天我们早六点四十分就赶到了临汾市尧都区魏村镇牛王庙,这里有一座元代戏台。到了庙前大门紧闭,从里面插上了门闩,问村中的老乡,老乡说里面肯定有人,但任我们几个人连拍门带喊大爷大叔加师傅好,里面就是没人应声。从庙旁的墙上发现了新旧两处相同的牛王庙的手机号码。试着打过去,还真通了,这位是庙里的管理人员,他说我一会儿才能过去,让我们先等一等,这时还下起了小雨,也不知得等到什么时候,真是起大早赶了个晚集啊!
我又转到了庙门前,居然看到了庙里有人!我上前接着喊:师傅好!师傅听到后开了门,说刚才在里院,没听到我们敲门和喊声,让我们进去逛吧!这里不收门票!
山西的戏多,戏台自然也就多,离开了戏台就唱不成戏。
古时的临汾和运城所在地被称为平阳府,因为地处当时金元王朝的腹地,社会经济基础较好,这里基本上没有被战乱所纷扰,文化繁荣促进了演出场所的发展,从而逐步完善了戏剧艺术。根据官方资料统计,在全国有8座元代古戏台,光是临汾这一个地方就保留了3座,除此之外民间还散落着大大小小成百上千的古戏台,戏曲也有54种之多,可以说,临汾地区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戏曲摇篮”。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戏曲大家郑光祖、石君宝都是出自这里,村镇间常争相以请名伶建戏台为荣,每年村镇之间都会轮流唱戏。
牛王庙占地l69平方米,现存后大殿3间,献亭、戏台各l座。牛王庙戏台于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戏台中历史较早而且保存完好的一座戏台。戏台采用的是乐楼的形式,为木构亭式舞台,平面呈正方形,单檐歇山顶,四角立柱各一根,前面及两侧前部敞朗,作为台口,音响效果也比较好。背面还保留着宋金乐亭古制。台上无前后之分,梁架迭构,分为额枋、兰普、斗拱上下三层。形如庞大的藻井,简练精巧,戏台两侧无山墙,观众可三面观看。
牛王庙戏台的年代就清楚地刻在前檐柱上。前檐下二角柱为方形石柱,四边抹角。石柱正面刻牡丹、童子图案。台左前角柱上刻“蒙大元国至元二十年次癸未季春石泉南施石人杜秀”,右前角柱上刻“维大元国至治元年岁次辛酉孟秋月下旬九日竖”。和“
石匠赵君玉”。也正是因为这两行大字,才让它们的价值无法估量。
元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特大地震,戏台倾塌严重,治元年(1321年)重修,这是国内发现最早的有确切纪年的古代戏台。
在戏台的正对面,就是紧密相连的献亭和正殿。献亭顶部构造虽不如戏台之精,但也极尽繁复之能。大殿门匾上书“广禅侯庙”,落款年代为清康熙五十九年。大殿之内有几身彩塑,水平谈不上有多高,看上去像是清货。供奉的神像即牛王、马王、药王。所以这座牛王庙也被称为三王庙。
在我们参观欣赏的时候,又下起了小雨,在天空乌云的映衬下,牛王庙檐下的原木本色尽显岁月沧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