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弦乐器▲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拉弦乐声部的乐器是在胡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们的发展很快,不论在造型、音域、音响,还是在演奏技巧等方面,都大有变化。它们的演奏,都具有接近人声、富有歌唱性的特征。其发音延持力长,不像吹管乐器那样受到呼吸的限制。就拉弦乐器组整体而言,其高音明亮、中音柔和、低音醇厚,音色柔和,擅长演奏歌唱性旋律。它以各种不同的弓法、指法等技巧塑造多种多样的音乐形象,具有丰富、细腻的表现力。民族拉弦乐器从总体上言,太多数拉弦乐器是用弓在弦间擦弦得声,因而很多是大同中有小异。
拉弦乐声部包括:高胡(约3-7人)、二胡(约10-20人)、中胡(约3-5人)、革胡(或用大提琴,约6-10人)、低音革胡(或用低音提琴,2-3人)

高胡及演奏高胡▲
高胡(也称为粤胡)用来演奏广东音乐的胡琴样式。自上世纪20年代吕文成创制高音二胡后,就成为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被称为“粤胡”。至此,一改广东音乐偏重厚实闷郁的音色特点,从而使广东音乐成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乐种之一。当然,以前那种带有“咚嗡”声的厚重共鸣音色(以秦琴最为突出),与广东语音富于鼻腔共鸣音色特点密切相关。而高胡的加入一反常态,以明亮清新的音色,使乐队出现了高低音区的强烈对比,取得了极好的音响效果。而把琴筒置于两腿间演奏,不仅具有独特的演奏样式,而且多少保留了一些带“咚嗡”声的广东方言音色特点。粤胡演奏一是左指大量的加花润色,犹如花腔女高音那样,极其繁花俏丽。这样与笛、扬琴,尤其是中低音乐器的喉管、秦琴、阮等,音区对比明显,旋律简繁有致,因而大大增强了乐队的表现力。这种左指花音以围绕式的装饰音居多,加上节拍的特点构成所谓的“先锋指”。有时先锋之先锋的超前加花,使乐句旋律用音密集,缠绵而冗长。
二胡▲

二胡及演奏二胡▲
二胡又称“南胡”,它是现今在我国拉弦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所取得艺术成就也是最高的。自上世纪20、30年代以来,经江阴二胡名家周少梅运用三把位演奏,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创作了一系列的二胡曲后,才使二胡取得了独奏乐器的地位。首先,与西洋提琴类乐器相比,在演奏姿势上前者是置腿上的坐势,后者是置肩腮间的站(或坐)势。坐势的优点是演奏较为平稳,站势的优点是演奏较富于激情。其次,胡琴类乐器的最大特点,就是二根弦,没有指板及弓在弦间运行。因此,与西洋提琴类乐器相比,其左手的滑音技巧最为突出。像中国小提琴名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吸收了二胡的滑音技巧而增色不少。反过来现代二胡演奏的发展,更是大量借鉴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从而取得了演奏技巧运用上的飞跃。例如,现左手有按音、揉音、打音、滑音、颤音、泛音、拨弦甚至轮指等技巧;右手有长弓、短弓、连弓、分弓、颤弓、顿弓、跳弓、提弓、击弓及弹弦等技巧。其中对揉弦技巧的借鉴最为重要,这是增强演奏表现功能的有力手段之一。当然,传统压弦式的吟音,在突出某些民族地方风格方面,仍有其独特的长处。但是,不容置疑它不可能成为贯穿整个演奏过程中的一种基本技巧运用。
中胡及演奏中胡▲
中胡是“中音二胡”的简称。它在花色上有龙头中胡和弯脖中胡两种。中胡由二胡改革而成,琴杆比二胡的长,琴弦比二胡弦粗。中胡是民乐队中重要的二胡族的中音乐器,在二胡的基础上改革制成。琴筒较二胡大,琴杆比二胡稍长,琴弦比二胡弦粗,音色浑厚。是民族管弦乐队不可缺少的乐器,常担负中音声部的演奏,亦可独奏或参加重奏。中胡的形式、构造和二胡相同,只是各部件都较二胡大,定弦比二胡低四度或五度,音色诨厚,常用于合奏、伴奏或独奏,是民族乐队中的中音乐器,以弥补高低音之间的空隙,使整个乐队声音丰满。经过改革的中胡有扁圆筒中胡和对称扁八方筒中胡。它们在民族乐队中,可与筒形相同的高胡、二胡一起使用。以前的中胡仅适于合奏、伴奏,随着时间推移,制成的扩音筒中胡,放长了琴筒,并将琴筒的后口制成喇叭形,才使中胡成为一件能够独奏的乐器。它是结合高、低音乐器以及弦乐器与管乐器之间的桥梁,使整个乐队的声音丰满、雄厚。此外,在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民间乐种和越剧音乐伴奏中,中胡也是必不可少的乐器。在民族乐队中属中音乐器,使乐队音响丰满、浑厚。有着温厚、饱满的音色性质。

演奏革胡及革胡▲
革胡是低音拉弦乐器,有四弦,设有指板,琴筒横置,琴弓与大提琴弓相同,可拉奏亦可拨奏,有多种演奏形式。革胡的音响低沉明亮,圆润雄厚,音域宽广,由于弓在弦外,演奏技巧也极为丰富。它吸收了二胡、中胡、坠胡
、马头琴的演奏技巧并有所发展。在民族乐队中,它还能代替中胡和低胡,可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伴奏等各种演奏形式。如今在我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民族管弦乐队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低音拉弦乐器。为适应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发展的需要,音乐工作者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传统拉弦乐器的基础上,研制改革出类似于西洋大提琴、低音提琴的民族低音拉弦乐器。20世纪50年代以来,研制改革出的低音拉弦乐器有:大胡、低胡系列;革胡、低音革胡系列;大马头琴、低音马头琴系列;拉阮、低音拉阮系列等等。由于改革出的民族低音拉弦乐器在性能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现今绝大多数民族管弦乐队采用西洋大提琴、低音提琴作为民族管弦乐队的低音拉弦乐器。
低音革胡的外形型与革胡相同,但体型较大,同样是杨雨森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二胡基础上创制而成的低音拉弦乐器。改革后的低音革胡在音色和外形等也有所改善,丰富及加強了民族管弦乐团的低音声部。低音革胡的结构与革胡相同,但由与它的体型较大,拉奏的時候需要站或坐在较高的椅子上。它的声音低沉混厚,演奏方法与革胡一样,弓法亦如西洋乐器中的低音大提琴。低音革胡的演奏技巧大致上与革胡相同。低音革胡于50年代由杨雨森为取代交响化后的民族乐团中的低音提琴而发明,在结构、发声原理、定弦、演奏方法皆模仿低音提琴。
各种板胡▲

演奏板胡▲
另外还有板胡,板胡又称为梆胡、秦胡等,是板腔体结构梆子腔戏曲剧种的主要伴奏乐器。琴筒是由半个椰子壳蒙薄桐木板制成。板胡可说是我国的高音拉弦乐器了,虽说不象小提琴那样音域宽广,但有着较丰富的表现力。早在清代梆子腔兴起之时,就因它“工尺(即旋律)咿晤如话”,而被北方梆子腔剧种选为伴奏乐器。它的演奏有时开弓有力、铿锵洪亮;有时切切如私语,尤其是高音区声如游丝扣人心弦。它与京胡相比除用短弓外常能多用长弓加以发挥,但运弓的音量控制较难,要做到挥洒自如并不容易。另有几种与之相似的如川剧弹戏的伴奏乐器“盖板子”,它左手指套皮指套或铁指环按弦,这在古今中外乐器中是极为少见的了。只有像为西秦腔等梆子戏伴奏的二股弦、呼胡等乐器,也是左手用皮指套或不锈钢手帽演奏。由于这些琴的琴身短小,传统张牛筋弦或粗丝弦(现改用钢丝弦),弦的张力较大,因而左手需带指套来演奏。此类乐器的音色尖细而高亢。
(图像取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