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学校的兴趣班教孩子吹小号十几年了,我的感觉是,有兴趣还有天赋的孩子进步很快,不用家长督促,自己愿意学习。每个孩子都有它的天赋,这个天赋不是喜欢,喜欢只是兴趣,但是他不擅长,他只是玩玩就算了,天赋不一样,天赋是即喜欢又擅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天生都具有一些特殊的潜能,如果从小得到正确的培养,很有可能成为特殊的人才。
家长一定要在孩子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发现孩子的天赋潜能。从唯物辩证法看,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孩子成才的内因是遗传信息决定的天赋潜能,外因则是后天的环境与培养。我们首先要重视内因,其次也不能忽视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孩子才能最终成才!
孩子不同于大人,要端正思想,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和特长教育的关系。不能用成人的心理去要求孩子,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应该根据其心理特点加以引导,以达到父母所期望的目的。特长教育只不过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父母不宜将其看得过重。它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某些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此教育过程中应有张有弛,松紧有度,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孩子在玩中求学,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定争取孩子的意见,家长的意愿只是个参考,而且上一段时间,如果孩子确实不感兴趣,千万别勉强,立刻停止,别等他失望加失落是再停,这里家长要把握一个“度”,什么事都是适可而止!关键在于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无功利之心,把上兴趣班看作孩子的另一玩法,而不是整天看他到底学会了什么,也不要随便和别人的孩子比较,你只要他快乐就行!
学东西,得有兴趣,有了兴趣才有自觉性。无论我们家长的愿望是多么的美好与强烈,可我们不能左右孩子的思想与意志,我们的决定代表不了她。不记得是谁说过:孩子一出生就如同离弦的箭,弓是没有办法再把握箭的方向。我们也有过少儿时光,人都是这样,父母双亲的经验和教训终归只是他们的,不能成为我们的,因而我们不能够由他们的经验决定自己的喜好和行为。
兴趣班理应以孩子的兴趣为前提,只有孩子感兴趣,才愿意学,才能学好。但往往孩子的兴趣又是一时的,多变的。我们身为家长,有义务善于发掘孩子的兴趣所在,帮助孩子维持兴趣,引导其加深兴趣。于是乎,学习就不在话下了,也就自然能学好。
以我为例:我的家中没有一个是搞音乐的,但我8、9岁时喜欢上了吹竹笛,后来又吹小号,一直就是自己吹,没有老师教,但我凭着努力和天赋,考上了音乐学院。父亲会中医,从小就让我背汤头歌诀(药书),背不好要挨说,我烦透了,我并没有走父亲为我设计的前途。
对孩子不能强迫学习。必须是自愿的。对于我的孩子我当然想让她搞音乐,因为我有让他学音乐的便利条件。但孩子不喜欢,我并不强迫她让她学乐器,但要求她学好功课。结果她学习十分优秀,小学毕业保送初中,初中毕业保送高中,我也很自豪。对于上兴趣班,我的观念就是但凡孩子喜欢的,就可以学,兴趣是第一,有了兴趣,孩子对于学习并不感觉到辛苦或吃力,相反,他会从学习当中体会到一种乐趣,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足够玩的时间,要经常带他到外面的世界看看,要让外面的世界和他从书本中学习到的知识相结合,孩子从出生到睁开眼睛第一次看见这个世界时,他对这个世界就充满了好奇,他迫切的需要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
上兴趣班应该是孩子喜欢而不是家长自己喜欢,孩子不喜欢就没有必要强迫孩子去上,千万不要把自己没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