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戏发展史上,五世班禅洛桑益西(公元18世纪)对藏戏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他根据当时一些不守清规的僧人行为和社会上的一些炎凉世态,借鉴民间故事的一些素材,编创了一个藏戏故事本《迥布顿月顿珠》,是“顿月顿珠兄弟”的意思。此剧后经迥巴派戏班当时的著名戏师额仁巴贡嘎的精心排练,成为八大传统藏戏剧目之一。在西藏民间也有人把它附会为西藏两位宗教大师的前生故事,当年九世班禅为消弭与十三世达赖之间的矛盾,曾提倡编演此剧,说明它在促进藏民族内部团结问题上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藏戏《顿月顿珠》故事梗概
从前,有一个多巴桑林国,国王巴拉德娃,王后贡桑玛,他们感情非常融洽,生活也很美满。可是,过了不少年头,他们没生下一男半女,国王很为自己的后嗣担心,少不了要到处求神问卜,算命打卦。一天,请来国内鼎鼎有名的巫师占卦。巫师告诉他说:在远洋海岛外,有一个高夏洲,洲上住着神龙,假若能虔诚地去供养,会得到子息的。国王听了十分感谢,连同王妃、大臣、百姓一起出动,一个个穿着华丽的服装,把敬神用的祭品放在大象身上驮着,一直往目的地走去。到海边坐船又走了五天五夜,来到高夏洲神龙的住处。在那儿,一连七天,天天按规矩敬奉神龙,在第七天夜晚,国王巴拉德娃在睡梦中见到无量光佛化身阿闍若告诉他,不久的将来可以得到两个王子:一个是观世单菩萨的化身,一个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国王醒来,又见到了其他各种吉祥的兆头,心中越发高兴,收拾收拾,回宫去了。
过了九个月零十天,王后贡桑玛果然生了一位王子。当他诞生的时候,天上的花朵像雨一样落下,彩虹像帐篷一样出现。王宫里大摆酒宴,欢欣庆祝,吹起在法螺,插起大旗,钟鼓齐鸣,并且厚赠那位巫师。国王因为自己的一切心愿都满足了,就把这个王子取名叫做“顿珠”,意思就是成功、圆满。
王子顿珠长到五岁,稍一念书,就能自动地背出“唵嘛呢叭哞吽”六字真言,大家都感到奇怪。谁知就在这一年,王后贡桑玛突然得了一场暴病,求神问卜,服药针砭,皆没能见效,终于抛下丈夫、儿子,一命逝去。全国上下莫不感到悲痛。
过了一年,国王与一个民女结婚,过了九个月零十天,生下一位王子。国王觉得他来得有道理,就取各叫“顿月”意思就是具有真谛。这顿月王子,一天天长大,他不肯跟妈妈住,也不肯跟奶妈住,成天要跟哥哥顿珠王子住在一起。一起读书,一起嬉耍,一起吃喝,一起休息。看到他们这样友爱,国王非常欢喜。
又过了好些年头,一天,王妃找开王宫的东西南北边窗户,都听到有人在议论小王子顿月不能继承王位。她心中暗暗吃惊,独自思量:
“不要小看顿珠,他的母亲虽然已经死了,可是他的势力不小啊!从今天的光景看来,大半是他将来要继承王位,我的儿子顿月没有什么指望了。儿子做不了国王,我这母亲也就算不得什么了……嘿!我得动脑子呀。”于是她装病要挟国王把大王子顿珠放逐。
国王命令将大王子顿珠送到边荒地区去。这消息很快传到他们兄弟的耳中,顿月对顿珠说:‘你要到边荒去,我要跟你一块去。”顿珠劝弟弟:“去边荒危险,要吃很多苦,你在家好好听父母亲的话,将来继承王位,管理国家的事情!”顿珠怎么劝说他也不听。最后没有办法,在一个夜晚,顿珠偷偷地起床,准备动身,可是又被顿月察觉了,一把抱住哥哥的脖子,再也不放手,哭着,闹着缠住他。顿珠只好等顿月睡着了以后,把自己的干粮、牛肉干背上,溜出王宫,直奔北方边荒而去。哪知道,顿月一觉醒来,不见了哥哥,一边寻着脚迹,一边哭着叫喊:“哥哥!哥哥!”顿珠远远地听见了弟弟的喊声,自己叹了一口气,只好等他赶上,兄弟二人一道往边荒去了。
这当儿,有几个正直的大臣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心中老大的不忍,就暗地里派三个佣人,牵了大象和马匹去送他们兄弟,沿途照管。这样走了半个多月,到达自己国界,佣人们无法再往前走了,顿珠就打发他们回去。这三个仆人实在舍不得离开他们兄弟,都难过得哭了起来。顿珠虽然伤心,还是把他们劝了回去。
兄弟二人一直往边荒走去。
再说国王和王妃发现他们兄弟二人双双出走,十分着急,派人四处寻找。就像森林中飘下的落叶,又像大海中沉下的石子,更像天空里散荡的雾气,连影子也没有找到。那位装作害病的王妃,一见自己心爱的儿子也丢了,可真的得了一场大病。人们都为王子们的前途担心……
顿珠顿月兄弟二人走过疏疏落落的村庄,走过一座座牧人的黑帐篷,走过一片广漠的大沙滩,走过茂密的大森林,直到四无人烟、极为荒漠的地方。带来的口粮都吃完了,连盛于粮的口袋也都吃了。兄弟俩的嘴里干得像起了火一样,四肢软瘫无力,只好坐下休息。顿珠从一棵果子树上发现几个果子,摘下来给弟弟吃了,勉强才又拖着脚步往前走。当来到牛鼻山的前面,顿月实在走不动了,顿珠叫他坐下休息,自己到山后去找水。走了好远,这个沟也于了,那口塘也涸了,再回过头看看弟弟已经卧倒在地上了。他大踏步跑回来,顿月已经气息奄奄。当顿珠抱起他来的时候,他睁开眼睛说:“哥哥!怕是我不能陪你走了,你可要保重身体啊!”顿珠的心里像刀割一样难过,手里捧着气息奄奄的弟弟,眼泪像泉水一样涌出来。这时候,一只杜鹃、一只夜莺在他们左右飞绕,好像是为他们祝祷似的。一会儿,顿月闭上了眼睛,呼吸也没有了。六处的山岳都动了一下,天上落一阵花朵像雨水一样,半空中还隐隐约约地响起一派细乐,从山上下来不少野兽——老虎、猴子、猿……都没有侵害顿珠,反而像来保护他似的。
顿珠哭了一阵,就把弟弟的尸骨背在身上往前走,翻过了八座大山,来到一座大森林里,山上遍地皆长着檀香树,河里淌的尽是牛奶。顿珠想:“这是再好也没有的地方了,就把弟弟的尸骨安放在这儿吧!”在一棵像伞一样的大檀香树底下,把弟弟顿月的尸骨放好,又围上许多檀香木,让他常住在这里。自己又一步一步往北方边荒走去。
顿珠又走过了十三座大山,看见有佛幡在树梢上飘动。他想:“佛幡飘动的地方,一定有村庄,也许有牧帐,至少会有人有粮。”于是,朝佛幡的方向走去。走近山腰的森林里,见到地上有人的足迹,他的心中更加踏实。又继续走了一程,走出森林,原是一块大草坝子。在草坝子上隐隐约约地可以听到有人在念经,他心中想这附近无疑的会有一座庙宇。一口气爬上山,在山口处有一个清滟滟的池塘,就在池塘边上见到一位满头白发、老态龙钟的喇嘛,一边念经诵咒,一边把朵玛(供品名,酥油、糌粑制成的塔状物)供撒人池中,王子顿珠倒身下拜说:
“活佛!请您指引我吧!”老喇嘛回头一瞧,大吃一惊,问道:‘你是人是鬼?”原来顿珠王子,一路上餐风饮露,长途跋涉,吃不饱,睡不足,再加上弟弟逝世的悲痛,被折磨得骨瘦如柴,头发蓬松,真是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他告诉活佛自己不是鬼而是一个落难的人啊!那喇嘛又问了他的来历,看他实在可怜,就领着他到山洞里。先让他洗了澡,剃了头发,换上一身衣裳,弄点东西让他吃着。一边细问他的身世和来历,说到伤心的地方,顿珠止不住滚滚地落下泪来,连喇嘛也替他难过。后来就拜喇嘛作师傅,在山洞里伺候他。每天早早起来,背水、打柴,特别又弄些软草来给喇嘛做坐垫子。过了几天,喇嘛看他还是愁眉苦脸,就问他有什么心事?顿珠回答是想他的弟弟顿月,能把弟弟的尸骨运来就好了。师傅说我陪你一块去。师徒二人出发去找寻顿月王子的尸骨。
再说顿月王子,因为口渴干死,被顿珠王子将他放在檀香树底下。谁知到了夜里,下了一阵大雨,雨水从檀香树上滴下来,滴到顿月的脸上,淌到他的嘴角,慢慢地润到他的喉咙里。就像干旱年头的庄稼遇到了甘霖一般,顿月王子慢慢地苏醒过来,啊呀!像做了一场梦一般,再看看自己被圈在檀香木当中,哥哥顿珠不知到哪里去了。他大声叫喊:“顿珠哥哥!顿珠哥哥!”可是除了山谷里的回音以外,再也没有人答应。顿月想:“啊呀!不好了!莫不是野兽害了我的哥哥?我怎么对得起他呀!”连忙跳起来,踉踉跄跄地走到森林中呼喊:“哥哥!哥哥!你在哪儿?你在哪儿?”喊得饿了吃点果子,渴了喝一点水,一直在寻找哥哥顿珠。
顿珠师徒二人来到原来安放顿月尸骨的地方。看看原来的木材堆子已经散开,地下乱七八糟有一些果子皮壳,好像有人未过似的。顿月的尸骨却像天上的彩虹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顿珠心中更加难过,难道顿月的尸骨被野兽糟踏了吗?他四处去寻找,一连七天,连影子也没有。老喇嘛劝顿珠不要再找了,弟弟准是被神人救走了,将来还有会面的机缘。顿珠十分相信师傅的话,就随着老喇嘛一同回到山洞里。师傅又让顿珠学点仪轨,因为很快要到附近国王的王宫里去念经。
一天,顿珠王子下山去采办一些用品,在山谷口的平坝上看见许多牧童在玩耍游戏,他也参加在一块儿玩,大家都很喜欢他,举他做领袖,领着大家玩这玩那。回到山洞师傅问他为什么回来得晚,他就照实说了。师傅告诉他:“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身世乱对人讲,免得惹出是非和麻烦。”他都—一答应了。又过了几天,他下山去买粮食,又和孩子们在一块儿玩。大家比力气大小,没有一个孩子能比得过他,孩子们问他怎么有这么大力气。他说:“咳,要知道我是属龙的啊!龙的力气还会小吗?”于是孩子们都叫他“属龙的”,这个绰号反而出了名。
这附近有个国家正发生瘟疫,闹水灾,人和牲畜死得很多。国王听从巫师的计谋,每年把一个属龙的小伙子扔到湖中去祭龙王,换来国家的安康。国内属龙的男孩子死的死、逃的逃。这一年,又到了祭龙的时刻了。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属龙的男孩子,国王十分焦急,就命令大臣支须出来查访。支须是一个阴险毒辣的家伙,嫉妒、怨恨、狡猾。杀人是他惟一的嗜好,每年扔人到湖中都是他经手的事情。不晓得有多少孩子遭了他的毒手。当他从一群孩子嘴里头访出顿珠是属龙的时候,连忙回去报告国王。国王派他前来捉拿顿珠。他带的大队人马开进森林的时候,老喇嘛已经看得一清二楚,知道夜猫子进宅凶多吉少,官兵人民家恶多善少。连忙叫顿珠藏到草堆里,上面罩上一口破缸,还叮嘱他不听呼唤千万不要出来,否则有性命之忧……
大臣支须走进洞口,揪住老喇嘛让交出属龙的儿子,喇嘛抵死不承认有儿子,支须不由分说,把老喇嘛搡进山洞,吆三喝五,就要动手。他拿出一把刀子,亮晶晶地比划来,比划去,样子真是狰狞可怕。顿珠躲在草堆里把这种情况都看在眼里,心里琢磨不能为我的事情,叫师傅受罪,自己“霍”地从草堆里跳了出来,支须一把抓起顿珠,捆得紧紧地带回王宫。
顿珠被支须抓进王宫,首先被公主看见了。公主特别喜欢这个英俊的小伙子。就向国王请求让他和自己在一起玩儿。国王对心爱的公主是言听计从,从不驳回的,就答应了她。同时也看顿珠王子长得相貌堂皇,气宇轩昂,心中有几分爱惜。就让他们在一起玩,过了七天,到了祭湖的日子,支须要来领走顿珠,公主哭哭啼啼向国王哀求,国王也觉得把这样一个英俊的青年扔下湖去喂龙怪可惜的,就让支须再找一个属龙的来代替他吧。支须却说:“你国王说出去的话,射出去的箭,怎么收回呢?!”
国王听了支须一番言语,无言可对,正在为难,那公主在一旁哀哀哭泣,很是凄惨。这时候顿珠。乙里想:“假若这一次我不去祭龙王,恐怕又有另一个属龙的送掉性命,我不能为自己的幸福,造成别人的痛苦。”于是转过头来说:“大王!公主!你们不必为难,还是我去吧!”公主怎么也不放他走,后来只好把他们二人一起载到船中往湖中心荡去。顿珠当公主稍微朦胧欲睡的时候,自己奋身一跳,投到那明澈如镜的湖水中去。等公主惊醒,已经救不及了,只好痛哭回宫去了。
顿珠投入水中以后,悠悠忽忽,来到了一座华丽的宫殿门口,有一群虾兵蟹将把他揪住,送进龙宫。这时候,龙王龙母、龙子龙孙都围在一起,等着这一次丰盛的“宴会”哩!当他们看见这次送来的人是那么俊秀,那么勇敢,丝毫没有一点惧怕的样子,感到非常奇怪。就问他的来历,顿珠就把自己的来由,从出生到受难,兄弟死别,师徒生离,公主的爱情,—一说了。那些神龙听了又惊奇,又叹息,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又十分敬重他的自我牺牲精神。于是请他住在龙宫里,殷勤招待他。顿珠住在龙宫里三个月,天天对龙神们讲道理,讲友爱,讲尊老扶幼,把这些龙神都感动了。他们赌咒发誓再也不吃人了,再也不去兴风作浪,危害人民。并且送了顿珠许多宝物,单单大珍珠就不少,其他宝玉。玛瑙、珊瑚、翡翠不计其数。。龙王让王子闭上眼睛,想自己愿意去的地方。王子顿珠想:“我想去看望师傅,他老人家不知怎样了!”念头一动,只听耳边水响,一会儿,果然来到山洞里。只见师傅端端正正坐在蒲团上念经哩!王子轻轻地叫一声“师傅!”老喇嘛抬起头来,一看是他,心中又惊又喜,禁不住昏了过去。顿珠连忙用檀香水洒在他的脸上,才又苏醒过来。老喇嘛说:“难道是在梦中相会吗?”顿珠把自己的经历,都告诉了师傅,并且把龙宫里带来的珠宝都供奉了师傅。师徒二人经过这一场磨难,更加亲热,真是食则同器,坐则同席。
高恰国王见顿珠被扔下湖以后,果然国内太平,谷物丰收,心中老是觉得对不起老喇嘛。便派了大臣曲白巴白到山上迎请老喇嘛进宫供养。老喇嘛无法回绝,又舍不得把顿珠一个人放在山里,带了去又怕被国王认了出来,发生危险。最后让顿珠戴上面具,说是脸上被毒蜂螫了生了疮,见不得风,装作自己新收的徒弟,带到宫里去。
到了王宫,国王对他师徒二人十分恭敬,供养也很丰足。过了四天,也没有谁认出顿珠来。第五大早上,师徒二人陪着国王到屋顶阳台上去散步。这当儿,公主手捧着象牙等珍物上来供养喇嘛,请喇嘛加持祝福顿珠王子早日超升天界,哭不成声。忽然一阵风吹来,把老喇嘛的帽子吹落地下,顿珠连忙去捡帽子,谁知刚一弯腰,自己的面具掉了下来。大家才认出原来就是顿珠。那公主一把抱住他,呜呜咽咽,哭得好不伤心,旁边的仆人、喇嘛、国王也很凄惶。这时候,老喇嘛才把顿珠王子的身世、经历,—一详细说明。国王高恰遂决定让公主与顿珠结婚。
不久,国王高恰就把王位传给他,自己跟着老喇嘛学佛去了。顿珠王子真正做了国王。
又过了二年,顿珠还是时时刻刻想念弟弟顿月,怎么也放心不下。他带了很多大臣、仆从,骑着大象、骏马,带着各种武器、干粮、钱物,装作旅行的样子,向过去所走过的地方寻找,仍是无踪无影。在路上顿珠帮人们做了不少好事:开河道,搭桥梁,发布施,修房屋。因此,人们都知道国王到了哪里。这时候,有此乡民来报告说:“山里头有一个奇怪的动物,长着人样的身体,遍体白毛,成天跟猴子在一起生活。”顿珠听了,心中一动:“莫非就是我那苦命的兄弟顿月吗?”连忙问乡民这动物在什么地方,自己吩咐大臣、从人在这儿等候,亲自随同乡民前去寻找。翻山越岭,跨水过河。走到森林深处,只见那个人形的动物,从树上摘下些果子,摆在石板上叫唤:“顿珠哥哥!你在哪里?顿珠哥哥!你在哪里?”顿珠听见弟弟这一声声叫唤,像针一样刺到心中,止不住地流下眼泪来。大声答应说:“顿月兄弟!我在这儿,哥哥在这儿?”顿月惊愕厂一会,直奔过来,扑在顿珠怀里,兄弟二人拥抱得紧紧地失声痛哭后,又笑起来,分不出是高兴,还是悲伤。
二人一同回到宫里,把这些死而复苏的经过情形讲了一遍,人们听了都很叹息。兄弟二人生活在一起非常快乐。谁知支须大臣心怀嫉恨,勾结外地的强盗前来进犯,顿珠、顿月兄弟领兵去攻打,把支须等人打得落花流水,逃窜边荒而亡。
后来,兄弟二人非常想念父母,就带兵回国去看望父母。国王巴拉德娃,年纪匕经老大,加上老年失子,心中非常悲苦,常常流泪,祈求儿子们宽恕,生活非常凄凉。忽然听说北方国家率领了军队前来,他的心中十分惊惶,可是也没有军队可以抵抗,正在焦急,见来到土宫的军队的首领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天天念叨的两个儿子顿珠和顿月。父子们抱头痛哭,把这许多年的遭遇都说了一遍,不免又惹起一阵伤心,好在大家都已会面,便转悲为喜了。
后来,巴拉德娃把王位传给顿月,顿珠仍回高恰去做国王,兄弟二人一直和睦友爱,直到老死。
(根据赤烈向扎、蔡贤盛藏译汉剧本和王尧著《藏戏故事集》改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