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0年来我家的如厕悲喜剧

(2009-08-06 14:56:28)
标签:

装修

姑父

侄子

堂姐

水缸

中国

杂谈

                         60年来我家的如厕悲喜剧

                                                英涛

 

小的时候,我就发现我们家的厕所和别人家的不同,别人家的都是没遮没盖,天晴晒落雨淋,而我们家的却被我做木匠的父亲弄成一个小木屋,看着这间小木屋和一群灰溜溜土墙的厕所呆在一起,真有点鹤立鸡群的味道。

 

说起这个小木屋的厕所,需要感谢我的姑姑,她在解放后没多久,从城里带回了我的姑父,准备在家里办酒结婚,谁知道姑父在我家呆了没两天,捂住肚子直叫唤,说什么也要回城里去,不再等到结婚办酒了。我的爷爷和奶奶慌了,以为什么事情得罪了我城里的姑父,谁知姑姑一说,才明白都是我家屋后那厕所闹的。

 

我家原来那厕所和村里许多人家的厕所一个样,一口大水缸齐腰埋在地底下,两块条形拱砖往水水缸上一放,四边围点草席子,或是垒个乱石墙,就是一个厕所。厕所里纸也没有,都是一根根削好的竹片,有的村民更省事,就是几块河里捡回的鹅卵石。就这如厕条件,怎么让我在城里一直过着锦衣玉食的资本家的少爷的姑父吃得消,过得习惯。

 

没有办法,我的爷爷发话给我做木匠的父亲,说什么也要弄出一间像样的厕所来,于是我做木匠的父亲想了几个晚上,终于想出弄成一个小木屋,在水缸上齐整整的摆上上木板,然后再在木板上掏一个洞。然后还有放草纸的地方。

 

就因为这个小木屋的厕所,全村都轰动了,都跑来参观,有些人还不忘记在我家的小木屋的厕所享受一把。这可不行,我爷爷连忙叫我父亲弄扇门,把厕所锁住。这一锁让我们村的人笑话我家好一阵子,动不动见到我家的人就笑话我家人厕所上锁防偷粪。

 

为了我那金枝玉叶的姑父,我家也顾不上别人笑了。好在姑父没住多久就走了,但小木屋的厕所却成了村里一道景,只要上面来人,村干部都会带到我们家,对我父母说,人就你家招待了,你们家干净,上面人住得惯。其实言外之意,无非我家有个小木屋的厕所。

 

时间永远是一驾飞逝而过的马车,转眼之间坐在马车上的人就老了,等到八十年代末,在我们村里已经很难见到那些坐落在犄角旮旯的缸坑了,都把厕所从室外移到室内,也开始像城里的人一样,给厕所一个好听的名字——“卫生间。”

 

我家也不例外,不但像城里的人一样,在卫生间内贴上了瓷砖,还用上了抽水马桶。可这都不算什么,最厉害是我做生意的侄子,去年在市里买了一套复式的住房,有两间巨大的卫生间,侄子不但把这两间卫生间分成主、客,还装修成冲浪淋浴休闲的场所,他还在卫生间内分成干、湿两区。

 

最奇的还是侄子买的那个多功能坐便器,不但可以温水冲洗,还可以暧风烘干。这个马桶就像当年父亲做的小木屋一样,引来许多亲戚的好奇,一天我的堂姐也忍不住好奇,来侄子这儿看他的坐便器,她一边听侄子介绍什么喷头自洁,座圈加温、除臭、抗菌,一边好奇的把头伸进马桶内四处打量,谁知一股温水直射大姐的脸上,然后从马桶中伸出两把刷子直往堂姐的脸上刷,吓得堂姐一边缩头一边哈哈大笑。

 

这就是我们家的如厕悲喜剧,和中国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家一样,一间普通的卫生间,却经历六十年的变化,从最初的解决人的基本需求,到讲究质量、实用,到今天讲究风格,讲究个性。这样的变化,也是我们社会经济变化的一个缩影,也是我们中国在改革发展大环境下人性得到最大释放的一个缩影,我喜欢这样的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