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汝瓷
选购心怡的汝瓷茶具
http://188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9/4/12/17/u25584463_132eec35728g215.jpg
http://187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8/18/0/2/u25584463_1329495d0b1g213.jpg
汝窑——北宋瓷窑的代表
汝窑位于河南临汝一带,产于今日之汝州、宝丰等地。该窑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末年。
历史上,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设置临汝为汝州,位于汝州的“汝瓷”从此而得名。
汝窑在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北宋时期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汝官瓷”。北宋当时名窑以汝窑为魁。汝窑的特色在于它的工匠以名贵玛瑙入釉,烧成了汝瓷。到了北宋后期,由于社会动荡,战乱不息,所以该窑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自公元1086—1106年,可谓昙花一现,便消隐于战乱的尘烟中。因为是御用品,汝瓷被禁止流传民间;又因其以玛瑙为釉,在特定的光线下七彩纷呈,灿若星辰,被认为阳刚之气太盛,帝王公卿也不敢用它陪葬,所以存世极少,使之成为稀世之珍,弥足珍贵,产品存世很少。另外,由于北宋后期以汝窑为瓷窑首位,当时汝窑瓷器还常刻有奉华二字。由于权臣蔡京当权,也曾刻他的姓氏“蔡”字作为底款。到了明清两代,世人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便一直列汝窑为第一。总之,此窑由于烧瓷时间较短,到南宋时窑器就已难得。在明代前期,景德镇御窑厂曾一度仿烧汝窑,在清代雍正、乾隆时,年希尧、唐英等官吏也大量仿制,但很少能达到北宋水平,鲜有乱真。
在我国陶瓷史上,很多时期都有“名瓷之首,汝窑为魁”之说。
汝瓷——天下名瓷汝瓷为尊http://182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8/19/9/24/u25584463_1329bda1349g214.jpg
到了今天,挖掘出的汝瓷传世品也很稀少,官方统计,目前全世界现仅存65件汝瓷,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另外,就是民间挖掘的一些产品。中国国画大师李苦禅曾说:“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得尽善美也。”汝州民间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口碑。2006年4月,北京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汝窑瓷器观音瓶以1.6亿元成交,创造了世界古陶瓷的拍卖之最。
雨过天晴云破处—汝瓷
正宗汝瓷,具有明显特色,传统上的标准是“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具体来讲,可以理解如下:
青如天:传说北宋工匠曾经问宋徽宗,汝窑要烧制成何种颜色。徽宗不语,一手指天。当时雨过放晴的天空呈现出淡雅而神秘的自然青色。从此后,汝窑便以“天青色”为追求目标。汝瓷在光亮处,色泽青中泛黄;光暗处,又青中偏蓝。
面如玉:汝窑与普通瓷器如玻璃般晶莹的质感不同,其釉质肥厚莹润若堆脂,釉面滋润柔和,触之如酥油,抚之如绢,温雅古朴。真品汝窑釉薄处迎光隐约泛红,釉厚处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
蝉翼纹:汝官窑瓷施釉比其他瓷器肥厚数倍,甚至有釉厚于胎的情况。由于釉和胎冷热膨胀程度不同,烧成冷却后,便逐渐出现了大小不等的独特斜向开片,光线折射效果如蝉翼的纹理。
晨星稀:汝窑器釉厚,釉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汝窑瓷片的断面,肉眼可见一些稀疏的气泡嵌在釉层的中下方。釉面的气泡在窑中焙烧时爆破后未经弥合而自然形成的小孔,被称为棕眼,都是玛瑙入釉的特征。
芝麻支钉釉满足:汝窑在烧成工艺上,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不过芝麻般大小,这是其它瓷窑所少有的。
鱼子纹:指在汝瓷釉面上有片状泛黄或泛红有异于天青釉面的色块,如阳光下鱼子浮出水面。为汝窑非典型特征之一。
汝瓷造型——简约、古朴典雅http://187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8/19/9/24/u25584463_1329bda9732g213.jpg
汝瓷简而精、朴而实,汝瓷胎薄壁坚,无流光溢彩之姿,有淡雅清幽之美,沉实大度、静穆高华、淳朴敦厚,充满神韵。质感上,可谓润如肤,堆如脂汝瓷柔美玉润,手触有明显酥油感觉,汁水莹厚,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
汝窑天青釉色为主。但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颜色会有不同的变化。平常体会,在明媚的光照下,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睛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蓝空上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彻的湖水。究其原因,是汝瓷玛瑙入釉而致使釉面产生的不同角度的斜开片和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气泡对光照的不同反射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独特的汝瓷开片工艺
http://188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8/18/0/4/u25584463_13294977518g213.jpg
汝窑瓷器名闻遐迩,其丰富多彩的开片(又称纹片)成了特色之一。汝瓷开片有直开片、斜开片、大开片、小开片等几种。开片是汝瓷的特有裂纹,如云破月来花弄影。汝瓷开片后细纹如金丝铁线,纹路犹如发丝,色泽如金。这是汝窑釉料中玛瑙结晶体分离后,在器物表面形成的鱼鳞状细小美丽纹路开片。另外,瓷器表面有珍珠状的结晶体分布于气泡周围,寥若晨星。开片有斜开片与鱼鳞纹,属于汝窑的一个创造,也是汝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外观特征。在中国古代能够掌握这种技术的窑场虽然不止汝窑一家,但也为数不多。
选自己心怡的汝瓷高仿茶具
历史名瓷汝瓷,现在已经消失于历史长河中,不可能拿来饮茶。但是汝窑作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负盛名的瓷窑之一,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汝窑遗址的发掘颇费周折,前后经历半个世纪之久。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汝窑遗址的发现。
1956年,汝瓷故乡临汝县(今汝州市)建起了现代汝瓷厂,1958年烧制出第一批仿汝豆绿釉工艺品,1983年8月汝窑烧制天蓝釉,1987年4月研制出了古汝瓷,似乎达到了宋代的汝窑水平。近年,汝瓷之乡出现的烧制厂达到上百家,生产的汝瓷天青釉、天蓝釉、豆绿釉及月白釉等品种具备了汝官瓷的某些独到特征。也出现了玉松汝瓷等地方品牌。
http://180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9/4/12/0/u25584463_132ef1a3824g213.jpg
关于目前市场上的仿汝品牌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均是当代制作的高仿产品,自然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作为爱好者,在这些瓷器当中,可认真研究,选择一些仿制技术不错的产品用来饮茶、赏玩。要注意,目前所有的仿造汝窑产品中,质量高低差别仍很明显。
市场上常见的仿汝瓷器可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当代台湾陶瓷坊、工场的仿制品。含铁元素较高,铁骨胎质,有的类似于哥窑,有的类似于汝窑,有的紫口铁足。这些仿制汝瓷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器形精美、具有亚光,也比较温润。有的则纯粹是表面仿制而已。这些品牌具有陆宝、晓芳、丞汉、美到家、风清堂、衡连、柏采、一品堂等。
第二种是各地艺人的仿汝作品,包括何柏辉、蔡晓芳、孟玉松、吴远中、许德家、刘钦莹、李廷怀等。
第三种是大陆的仿制汝瓷作品,品质也是参差不齐,品牌有奉华、问鼎、广东恒福东道、璡字款、德艺、河南汝州汝宝斋等。
第四种是既像哥窑又像汝窑产品的青瓷仿汝瓷器,品牌有青瓷兰庭、御赏青瓷等。
http://184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9/4/1/4/u25584463_132ec763dfdg215.jpg
从品牌来看,在市场上常见的晓芳、柏采、问鼎、东道、德艺、上茗、奉华、石桥、承艺、衡连、三希工作室等产品中,从影响力总体看,晓芳、东道、问鼎、柏采、衡连、玉松等仿品的影响力大,总体质量好于其他产品。质量较好的晓芳、问鼎鼎峰、玉松等价格亦贵。在兰州市场上,晓芳单杯的售价均在千元以上,非一般茶人所能承受。问鼎、宋奉华、柏采、东道价格居中,上茗、美到家、德艺等品牌则相对比较便宜。有人说,东道如瓷,柏采如玉,晓芳如翠,这种说法多少有些偏袒晓芳。
http://181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8/25/22/11/u25584463_132bde526e3g213.jpg
具体分析;
1、本地瓷窑汝瓷——影响小,工艺不精湛,进步缓慢。汝州、庭怀、玉松、汝宝斋(上图为该品牌)等品牌:属于产地正宗的高仿产品,具有天时地利优势,但是由于市场上流行货品较少,了解的人也少。在器型上,产品款式陈旧,茶具种类少,所以影响力不大,产品在市场上也没有多少挑选余地。玉松、庭怀主要以大器型为主,价格偏高,一般人难以问津。其他大量的宝丰、汝州产品则好坏夹杂,标准不一,真假难辨。没有任何一种品牌能成为龙头。
http://184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8/25/22/12/u25584463_132bd7f7d82g215.jpg
上图是柏采 下图是晓芳
http://lzhy8868.blog.sohu.com/181615152.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