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我上了一堂传说中的艾扬格瑜伽课,这样我就把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都体验过了。
按照自己的习惯,课前没有做什么功课,以一个开放的心态来尝试与接受。要用到一些工具,这是之前就知道的,今天用到了椅子、砖、靠垫和带子等,为了更舒服,还要加上毯子。我并没有觉得因为有了工具,所有的体位就更容易了,事实上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要完全正确地摆正那个姿势,始终是有点难度的。
让我再梳理一下今天的体会吧,我明显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感觉。首先是借助工具后,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身体的某些部位会觉得有了“依靠”,高龄初学者自信心有所提高,而且也会更舒适。与此同时,很多体位的持续时间延长,于是身体的舒适度又严重下降,甚至开始厌恶自己的体力与体能。那么究竟这个平衡点在哪里?我应该“劳其筋骨”不断为难自己,还是顺其自然地歇息一下?
通常,我要先爬到网上找一些理论依据,然后再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就此向老师提问。有关艾扬格,他的个人经历非常符合我们对于瑜伽的梦想:自幼体弱多病,后来通过自我努力,用瑜伽改变了一切。而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结合自身的特点,创新了一系列练习瑜伽的方法,使之适合于更多普通人,并从中受益。简而言之,艾扬格瑜伽以其精确严谨的肢体定位、安全而循序渐进的练习程序,加上瑜伽工具的使用而闻名遐迩。
其实我原来对工具有一点抵触,可能是被他们在PUNE的照片吓着了。不过经过今天的课程,感觉那些还是非常有效的,假以时日,也许自己也能进阶,如果我能坚持下去的话。
再来说调息,艾扬格瑜伽主张练习者要在有了一个坚实的体位练习基础之后才开始,真好!上个星期的调息课,实在有太多事情要分心,其中就包括不断调整姿势。另外,艾扬格体系的瑜伽教师对姿势细节有非常透彻清晰的描述,所以它带来一种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的教学气氛。在此环境下,我必须不断强迫自己仔细地观察、反复地尝试,直到找准那个点为止。
那就让一切都慢下来吧,等到耐力更好点的时候,学会更专注;等到更专注的时候,再学会放松。有点像他们说的——要想出世,必先入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