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里门外

标签:
杂谈 |
分类: 附庸风雅 |
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男人相当有意思,一是苏曼殊,一是李叔同。两个人的生活时间颇有交集,前者出生于1884年,后者出生于1880年;前者在1918年去世,而这一年,后者也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告别尘世——他出家了,从此世上没有李叔同,只有弘一。
苏曼苏与李叔同,都与日本有密切的关联。苏家是广东的豪门望族,长年在日本横滨经商,传说他是父亲与日本下女的私生子,直到他五岁时才被苏家接受,但是一直在家里倍受欺凌,造就他孤独的个性。他原名戬,字子谷,曾在日本游学。李叔同也出身于富裕之家,他的父亲是天津有名的银行家,他是第五位姨太太所生。他父亲生他时,年已七十二岁,简直跟孔子他爹有得一拼。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按照家谱上的名字应该是李文涛,有资料说他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他也曾在日本留学。
除此之外,这两个男人都做过和尚,苏曼殊三进三出佛门,对于佛门的种种戒律简直“视而不见”,屡屡犯戒。而李叔同,尽管39岁时方才出家,却严格持戒,他修的是律宗,这是极讲究戒律的,一举一动,都有规律,严肃认真之极,是佛门中最难修的一宗。去世后,他被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这二人都是才华横溢的,只是李叔同在青少年时代就是个才俊,而苏曼殊因生活环境的影响,年纪一大把了才开始显山露水。从他们的经历来看,苏曼殊总是表现得很悲剧,也许那三次出家也只是他企图摆脱艰难困苦的避世手段,而李叔同则更像是极致地享受过人生以后,以成佛来追求个人精神生活的最终目标。
很奇怪,这两个男人都与杭州有很深的瓜葛,苏曼殊墓就在孤山,而李叔同先在浙江第一师范教书,后来又直接在虎跑出家。更奇怪的是,这两个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样在美术方面有高深造诣,又出入同一座城市的两个和尚,坊间竟找不到他们直接交往的确切证据。照我的猜测,他二人肯定互相看不对眼,因为他们所有的事情都是反着来的,能说到一块儿去么?
这是苏曼殊和他的字
http://www.photo.ccoo.cn/culture/user/200714/2007140595463.jpg
http://discovery.cctv.com/20070411/images/1176274622894_1176274622894_r.jpg
李叔同早年在日本参加戏剧社,男扮女装《茶花女》
http://images.china.cn/site1000/20070421/00115b52c3100793cd1c03.jpg
晚年
http://www.9610.com/hongyi/x.jpg
写给心爱的学生刘质平的信
http://www.9610.com/hongyi/13.jpg
他的绝笔:悲欣交集。他是在泉州圆寂的,也许由于长期严格的修行,最后他变得枯瘦。相传他事先知道自己的大日子,于是先行断食以净身,当那个时刻即将到来,他请庙中的和尚诵经以助。他说:“你们看到了我眼中的泪水,这眼泪不是思念亲人,也不是留恋人生,而是回忆憾事。”果然,在几滴清泪之后,圆寂。
http://www.9610.com/hongyi/2.jpg
关于李叔同为什么要出家,似乎始终没有定论。不过以一个知识分子的心态来猜测,应该是为了心灵上更高的追求,或者解脱。历史上很多大智慧的人,年轻时怀疑固有的传统之说,可到最后竟都转向宗教,比如达尔文和牛顿。
今天晚上,看了舞剧《天道》,讲的就是李叔同的那一段人生。本来只是为了打发时间,开场时还差点睡着,可是后来却渐入佳境。编排无疑是讨巧的,最不喜欢看舞剧的人应该也不会觉得闷,它融合了很多种风格,民族的、现代的、芭蕾的、甚至爵士的。舞美、灯光和音乐都让人惊喜,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我从来不看舞剧的关系。我和鱼都受到些启发,后悔没有带相机,只能用手机凑合一下了。
http://www.3aclub.com/bbs/UploadFile/200711131125092169.jpg
http://www.3aclub.com/bbs/UploadFile/20071113111720521.jpg
http://www.3aclub.com/bbs/UploadFile/200711131111973919.jpg
前一篇:老黄瓜还用得着绿漆么(照片为证)
后一篇:一个人住第2年